日本少年司法的中国借鉴.docx
《日本少年司法的中国借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少年司法的中国借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日本少年司法的中国借鉴摘要:日本少年司法制度以保护优先为原则,区别与成年人司法,形成二元化立法司法体系。其中包括:由家事法院对少年司法案件进行集约化管辖,日本少年法设置的以处分时年龄为处罚标准的弹性诱导机制,以及相关人力、财政保障配套制度。这对立足我国国情探索检察机关对青少年罪错案件集约管辖及配套保障制度,增设符合我国司法实际的弹性诱导规则,建设中国特色少年司法体系具有启示意义。关键词:日本少年司法集约管辖弹性诱导一、基本案情2023年,未满20岁的甲在衣服店偷1件衣服时被店员发现,2人扭打后甲逃走。后警察以事后强盗罪逮捕甲。1根据甲行为时、处分时年龄不同,有以下情形:(1)甲行为时未满18岁
2、、处分时未满18岁。由警察移送家事法院调查、审判,一般会决定保护处分。(2)甲行为时未满18岁、处分时已满18岁。作为严罚化的特定少年仍由警察移送家事法院调查、审判。(3)甲行为时已满18岁、处分时未满20岁。先由警察移送家事法院,但由于事后强盗罪刑期是5年惩役刑及以上,作为特定少年的甲将被家事法院反向移送至检察官进入普通刑事司法程序。(4)甲行为时无论满18岁与否,处分时已满20岁。甲不再适用少年司法,由警察直接移送普通法院进入普通刑事司法程序。二、日本少年司法制概述(一)高度集约化管辖日本少年司法以日本少年法、家事法院为基本架构,实现对案件阶段、规则对象、案件类型管辖的高度集约化。在日本,
3、刑事案件实行成年人和少年司法双轨制。满20岁者为成年人,适用日本刑事诉讼法和普通诉讼程序。即:警察检举或不检举或微罪处分一一检察官起诉或不起诉一一普通法院审判。未满20岁者被称为少年,单独适用日本少年法和少年司法程序。为:前置处理机关移送家事法院一一家事法院调查一一家事法院审判。与警察阶段存在大量不检举与微罪处分、起诉便宜主义下检察官有较大不起诉裁量权的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同,为了健全培养青少年,少年司法案件行全案移送主义。即少年案件原则上否定前置机关2不移送权、排除检察官先议权,而家事法院拥有对案件的先议权,并对案件调查、审判集约一元化。从案例可知,只要甲处分时未满20岁,无论何种情形,移送家事
4、法院处理是必须前置程序。基于对少年案件管辖的前置化和权限集约化,家事法院采用了有别当事人主义的积极职权主义。其调查官对案件事实、少年本人及家庭环境、监护人、关联机构等进行调查;其法官参考调查结果、讨论并决定处分、进行少年审判。少年审判适用保护优先主义,即刑事处分以外措施优先3,主要对青少年施以性格矫正、环境调整的保护处分,按轻重依次为保护观察、送少年院(送儿童机构)等。在家事法院对案件各阶段集约化管辖基础上,日本少年法还对规则对象作集约化规定。该法较多吸收强调行为人的日本新派刑法学理论,以非行少年为规制对象。非行少年分为:已满14未满20岁有犯罪行为的犯罪少年、未满14岁4有犯罪行为的触法少年
5、、未满18岁有犯罪倾向的虞犯少年5o将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年龄者、虞犯一并纳入,也体现日本少年司法对全年龄青少年不良行为、犯罪行为的集约管辖,并强调特殊预防的刑事政策思路。2022年该法修正案又新增严罚化的特定少年。6特定少年指已满18未满20岁者,其不再适用不定期刑、虞犯、禁止实名报道等规定,并被扩大反向移送范围。案例中情形(2)相比情形(1),虽均移送甲至家事法院,但处分时满18岁的甲将作为特定少年受到严罚化处遇。同时,在保护观察中,日本为解决保护观察官不足问题,增设“保护司”民间志愿者。保护司虽无工资报酬,但可报销工作实际费用、交通费。现实中由定年退休者、自营业者担任居多,主要工作是定期与
6、非行少年交流,帮助其改善。除此之外,保护司的帮教工作对象还包括出狱出所后受到更生保护处分(类似我国社区矫正)的成年人。这既节约整合司法资源、财政经费,又最大限度活用社会资源。(二)弹性化处遇空间日本刑法典未完全像我国刑法刚性规定12、14、16、18岁刑事责任的梯度,仅以14岁为节点判断刑事责任的全有和全无,但得益于成年人与少年司法双轨制运行下,以行为时年龄设置责任阶梯同时,还以处分时年龄设置弹性诱导规则,实现对少年保护教育优先目的。如反向移送、不定期刑、处分个别化等制度(详见表1)O反向移送指家事法院将犯罪少年案件移送至检察官并进入普通刑事诉讼程序。日本少年法第19、20、23条规定原则上应
7、当反向移送为:1.调查、审判时已满20岁者。为何规定为调查审判时而非犯罪时,这事实上是以具有弹性的刑事政策诱导青少年在“年龄紧迫感”下主动自省,与其在成年后面对定性量刑均严罚化的普通刑事司法体系,不如尚在青少年时尽早选择轻缓的少年司法体系。8如案例情形(4),无论甲犯罪时处于14-20岁的何种阶段,只要处分时已满20岁,则与少年司法无缘。2 .犯罪时已满16岁并故意犯罪致人死亡者。如案例情形(1),甲在犯罪时和处分时均未满18岁,且非故意杀人致人死亡情形,则当然适用少年司法,并大概率为保护处分处遇。3 .2022年该法修正案第62条第2款又针对特定少年扩大反向移送范围至可能判1年及以上自由刑者
8、,涵盖了强盗、有组织诈骗等日本刑法中大多数罪名。9如案例情形(3),2023年甲犯罪时已满18岁,且事后强盗罪可能判5年以上自由刑,故不再适用少年司法而进入普通刑事诉讼程序,且不再适用不定期刑。除上述三类原则应当移送外,家事法院认为犯罪少年案件应适用刑事处分而非保护处分时,也可以将案件反向移送至检察官并进入普通刑事诉讼程序,但属极少数。此外,日本对可能判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少年仅设以行为时为唯一判定标准。以上也反映日本对犯罪少年的年龄范围呈“谨慎下限,严罚上限”,对犯罪处遇呈“弹性轻罪、刚性重罪”两极化思路。对反向移送案件检察官除例外应当起诉。起诉并审判后,判处的刑罚又分为不定期刑、定期刑。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本 少年 司法 中国 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