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焦点难点与关键路径.docx
《新时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焦点难点与关键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焦点难点与关键路径.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焦点难点与关键路径摘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聚焦于科技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布局、新型工业化发展、人力资本提质、生产关系变革等五个方面,并提出如何形成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体制机制、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源头技术的有效供给能力、如何开辟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如何化解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结构性障碍、如何营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营商环境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五大难点。最后,文章指出以科技创新引
2、领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动能、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一、引言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打造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塑造经济新优势指明了方向。新质生产力是以数据要素、区块链、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时代要素为工具,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新产业业态为主要支撵,以高效能、高质量为基本要求,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要特征,是数字技术时代更具融合性和
3、渗透力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我国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布局、区域联动发展等多方面的考量,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创新发展明确了目标方向。因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研究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涌现,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就是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实践的新样态,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和创新,是对生产力本质认识的深刻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在坚持马克思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生产力
4、观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等重要生产力理论,并指出“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3,“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5o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历程,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是从横向上看,我国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技术落后。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解决这一“
5、主要矛盾”,完成这一“中心任务”,就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新的经济发展实践。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就是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O(二)解决当前中国自身发展问题需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经济
6、结构还不优、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国际竞争中“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同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客观存在。面对这些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向经济主战场是对科技效用的要求,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时代之后,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结合,我国必须通过科技创新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7。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科技创新,要有对科技创新历史
7、趋势的把握,在探讨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中占领先机。而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要解决之前难以解决的问题、推动之前难以推动的发展、形成之前难以形成的优势,在诸多领域促进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当前,世界经济正由要素数量驱动的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型经济发展模式过渡,各国之间围绕产业、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一关键时期,我国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长土壤。我国如果能
8、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有望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经济结构,从而为全球生产力创新性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四)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是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所谓传统生产力,是以第一次技术革命和第二次技术革命为基础,以机械化、电气化、不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力,主要以“资源-生产-废弃物”这种单一的方式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传统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决定了我国必须转换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和绿色低碳发展8。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实践上和行动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加快 形成 生产力 焦点 难点 关键 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