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理论中心组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委书记在理论中心组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目录市委书记在理论中心组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在市委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市委书记在理论中心组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始终把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破困局的重要抓手,推动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今年上半年我市10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7%、增速居全省第1位,GDP同比增长6.6%、增速居全省第2位、连续10个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连续36个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下一步,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
2、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改革开路、靠实干出彩,奋力谱写*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和时代新篇。一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激活跨越赶超新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于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指导性。工作中我们深刻感悟到,培育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必须正确处理好立与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立”要立得住立得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全力壮大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
3、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两高四新”为主体的“6+3”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促进以动力电池、工业母机、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加速集聚成势。另一方面“破”要破得准破到位,坚决摆脱粗放式、低端化资源开发传统路径依赖,千方百计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以改革新成效为“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提供坚实支撑。二是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开创城乡协同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推动农地入市、普惠金融等改革举措取得突破,全面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力争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乡村“各美其
4、美、美美与共,特别是认真贯彻总书记去年视察枣庄时“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度挖掘石榴、马铃薯、长红枣、黑盖猪等特色农产品发展潜力,集中建设一批标杆性示范基地,聚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质的乡村振兴*范例。三是以增进百姓福祉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安排部署,强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我们将秉持“民之所望,改革所向”理念,大力实施“调研找题、改革破题”行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研究制定改革任务清单,按照“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标准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民生建设,深入推进就业创业、养老服务、教育提质等重点领域
5、改革,抓实办成一批百姓可感可及的暧心实事,真正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广领域更多群众。四是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展现党员干部新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无论总结经验还是部署任务都把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摆在突出位置,要求各级党组织“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我们将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常态化推进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和“廉在中层”行动,健全完善“三不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抓纪律正风气,教育引导全市各级以领先争先率先意识抓好改革任务落地,为推动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积极贡献*力量。在市委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
6、会7月15日至18日在京召开,大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观察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对于经历由富而强四十多年历程的中国而言,它是特征、是气象、是共识,也是动力。在这一轮全球竞合的时代场景下,全面深化改革,正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既面临着产业层次不高、资源要素短缺、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等旧常态下累积起来的矛盾与难题,也面临着新常态下如何从粗放到集约、从注重规模到讲求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对此,我
7、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谋求改革新成效的最新部署,思考改革、聚焦改革,正确处理好全面改革与重点改革、规定工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努力把潜在动力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进一步通过改革构建新常态下*发展的新优势。准确理解新常态,找准*未来发展的新动力。新常态是相对于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转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4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从宏观形势来看,新常态下无论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收入结构还是需求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产、二产占比逐渐降低,三产比重持续上升,企业在国民财富中占比降低、个人收入增加,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此消彼长,这
8、些变化深刻地影响了未来经济发展形态。但是,在全国经济总体上呈现出新特征、新常态的同时,对具体的市、县区域经济来讲,由于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传统文化、产业基础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具有面上新常态下共性特征的同时,依然会体现出各自的发展特色。因此,不能错误地理解,在新常态下,各个地方发展的动力都主要靠服务业、靠消费拉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不再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要让位于消费。特别是对于*这样发展依然不充分、工业化程度低、城镇化水平不高(20*年只有50.7%)、人力资源充沛、土地开发强度不高(只有17.6%,全省平均21%)的地方来分析,工业突破、投资拉动依然是我们经济工作
9、的主抓手、牛鼻子。因此,大力发展工业、有力有序推进城镇化和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而且相对于*发展现状来说,这种动力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动力,需要借助于改革来催化和激发。聚焦改革发力点,全力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市委书记*指出:“谋求改革新成效关键要找准改革发力点、突破口。”我们将立足*实际,紧紧围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打造区域次中心三大领域定向发力、挖掘潜力,构建未来发展新优势。以大力发展制造业激发工业发展活力,着力打造发展新优势的强大引擎。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促进一产发展、又能带动三产繁荣。放眼世界,美国制造业回归、
10、德国等国家以制造业立国,从国内看,天津以滨海新区建设推动了市域经济跨越赶超、沿海部分地区因制造业外迁导致经济空心化并出现衰退,这些都说明“经济越发展、工业作用越下降”只是一种误区。对于*来说,就是要立足资源禀赋,利用好发展空间让工业经济充分发展。因此,我们将始终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抓好工业突破上,在主导产业、园区经济、招商方式、科技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激发工业经济发展潜力,不断强化工业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以推进城镇化来释放后发优势,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李强总理强调,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农村发展基础薄弱,投入较少、建设和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必将为扩大
11、消费和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对于*而言,农村发展就像是一个大项目,后发优势明显,将其作为未来的重要增长点来打造,既是一个社会课题,也是一个经济课题,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已经破题的镇村体系、村庄布局规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试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及试点办法等改革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进程,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以区域次中心定位加快县城建设,努力构建资源要素富集高地。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没有一座实力强大的城市不足以带动一个区域发展。根据*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2030年)相关政策,我们将以推动撤县设市为契机,把全
12、力打造区域次中心作为中心县城发展的战略定位,同时也是我们改革的一个发力点,下一步重点在城市内涵式发展、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文化旅游培育、城市特质塑造等方面下功夫,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支撑,为农村人口进城入镇创造条件,也为服务业发展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载体平台,对内形成引领带动全县发展的向心力,对外成为集聚产业、人才、资本等资源要素的发展高地,真正把县城建设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城市。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切实保障改革动力充分释放。改革的落实关乎成败,成败的主要因素在于人,关键在干部队伍。*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了一批干部,也锻造了一支队伍,但也不可否认,*干部队伍整体素养还难以满足新常态下改革创
13、新、推动发展的要求。在新常态下,同样是抓工业、抓投资,但我们碰到的困难、问题会与过去截然不同,我们的路径选择、政策方向和工作的具体举措也需要跟着调整,尤其是既要努力防止工业和投资因国家宏观调控转向强化供给管理而“躺枪”受伤,又要努力抢抓国家系列“滴灌”政策的红利。所以,毫无疑问,在新常态下*改革与发展的道路更加崎岖、任务更为艰巨。我们将把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养作为保障改革顺利推进的决定因素,努力做好干部管理的文章。让各级干部想干事、想改革,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政绩观,坚持“苏北全面争第一、全省年年有进位”目标定位,大力弘扬责任文化,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引导各级干部务实苦干,好字当头、稳中求快,能快则快,做到降速不降压、换挡不降档,确保第一档。让各级干部会干事、会改革,针对*干部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组织相关专题,开展大规模、有深度、成系统、针对性的干部培训、轮训,把干部逼向书本,逼向实践,不断提升干部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既能上得厅堂,又能下得厨房”。让各级干部不出事、敢改革,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规范镇村干部行为作为突破口规范各级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引导他们规矩办事、依法办事,不拘常例、不违常情,努力形成干净做人、干净做事的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