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五抓住产业转移新契机促进县域经济新发展蓝山县人民政府(2008年7月29日)蓝山毗邻广东连州市,位居湖南南大门,是革命老区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长县,全县辖6个镇9个乡,其中少数民族乡6个,总人口36万,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上个世纪90年头初蓝山以石材行业为主的民营经济曾在全省名盛一时,但由于交通不便、环境不优等缘由,石材企业大批倒闭或外迁,民营经济滑入低谷。2001年,县委、县政府敏锐捕获到广东沿海产业升级换代的契机,仔细反思蓝山发展民营经济的阅历教训,客观分析蓝山县情,确立了“民营立县、外向带动、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牢牢抓住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外
2、出务工能人多的人文优势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早且基本没有包袱的体制优势,不断优化软硬环境,激励全民创业,大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夯实产业基础,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以毛织加工业为主外向型加工贸易走上快速发展阶段,全县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企业规模化。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580多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28家。香港丽宏、台湾承阳、香港利黄、台湾湘威、台湾协威、香港必达、香港宏泰等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相继落户投产。二是产业集群化。初步建成以丽宏、承阳、利黄为龙头,涵盖48()余家中小毛织企业,用工6万余人,年加工费收入8亿多元的毛针织产业集群,2007年被授予“湖南省毛针织产业基地”的
3、荣誉称号。三是布局合理化。大型外资企业、科技型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270余家毛织中小企业、铸造业和竹木加工企业向乡镇梯度转移,带动了县域经济乂好乂快发展。2007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2.06亿元,增长15.0%: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增长21.5%。规模工业增加值4.62亿元,增长3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亿元,增长18.2%o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1亿元,增长47.8%。一、蓝山对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I、确立思路促对接。蓝山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边远山区小县,加快工业发展必需立足自身优势,走出一条有蓝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是明确方向。蓝山地处湘粤交界,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
4、转移中,具有区位优势、体制优势和人文优势,我们确立了“民营立县,外向带动和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提出“靠近广东学广东,打造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平台,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外向型加工贸易”的发展思路。二是确立目标。经过几年的发展,蓝山外向型加工贸易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对接产业转移,县委、县政府又提出了围绕税收这一核心,突出科技创新和环境爱护,提出了领先建设“沿海产业转移对接示范基地”和“民营经济示范基地县”的发展目标,力争三、五年内建成年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1家、过亿元的企业10家、过千万元的企业50家的目标。三是规划布局。作为山区偏远小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我们以
5、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当作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以县城为中心、以厦蓉高速和蓝嘉马路为轴线的“点两线产业布局。四是更新观念。全县各部门集中力气,加大宣扬力度,形成良好舆论环境;通过相关主题大探讨和征文活动等,县委、县政府对接产业转移的决策深化人心;同时按支配派出县乡村干部到沿海地区挂职熬炼、学习参观,推动思想大解放。2、大力招商促对接。我们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第一位的工作,近五年共到位外资8095万美元,到位内资25.1亿元,通过节会招商,2007年签订外资合同项目9个、内资合同项目15个,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内资11亿元;通过合作招商,与东莞长安镇达成
6、共同开发蓝山经济开发区的协议,届时该镇将支配100o家企业转移到蓝山转移落户;与上海市山阳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对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迈出了第一步;通过以商招商,利用港商、台商喜爱聚集办厂的特点,通过已落户的港、台商引进产业关连企业到蓝山投资,2(X)7年通过台湾湘威集团胜利引进投资200万美元的台湾协威塑胶制品有限公司;通过以情招商,争取和激励在外发展的蓝山籍企业家和打工能人带资金、技术回乡创业。目前已有5000多名蓝山籍企业家和打工能人回乡创办各种企业400余家。3、培育产业促对接。一是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激励干部职工围绕主导产业带头创业,全县16家单位的干部职工以入股形式办起I1.家毛织加工企业
7、,形成了蓝山毛织加工业发展的第一轮热潮。当外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发展成为火热之势时,机关单位逐步退出市场。为完善主导产业链条,增加抗风险实力,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丽宏、承阳、利黄等龙头企业,形成了集毛织加工各道工序以及销售、出口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并着手建设毛织会展中心,打造毛织业展销、交易、洽谈平台,不断推动毛织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毛织企业达到480余家,用工达5万余人。此外,重点引进和扶持其他相关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湘威为龙头,年产值近4亿元的制鞋产业集群;以必达、金山川为龙头,年产值过亿元的电子机械产业集群;以华兴、联佳为龙头,年产值近5亿元的铸造产业集群
8、;以海华、鼎峰为龙头,年产值过2亿元的竹木加工产业集群。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县财政支配经费支持企业争创省、市闻名商标,引导企业争创自主品牌,由“贴牌”向创品牌”转变。大洞华兴工具锻造厂注册了劲鸡、双马等16个品牌,产品远销东南亚;拥有自主品牌的必达电线、龙坪石材等产品远销欧美和非洲。三是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激励大型外资企业、科技型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引导铸造业、竹木加工业和毛织中小企业向综合成本低的乡镇梯度转移。目前,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6.4%。楠市、大洞、毛俊等乡镇已经形成毛织、铸造、竹木加工等特色工业。4、打造平台促对接。良好的平台是产业对接的优质助推剂,近五年
9、,我们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着力打造“三大平台一是园区平台。先后投入近2亿元用于园区建设,完成了5平方公里的高标准整体规划、3平方公里的限制性详规和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协作永州市政府对建设“蓝宇道工业加工贸易区的规划和申报。二是城市平台。根据“生态工贸城”的总体构想,着力建设生态县城。对城区主干道路进行美化、亮化、绿化及拓宽,使县城面积由6.3平方公里扩张到1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3万人增加到9.64万人。三是基础平台。投入近2亿元,改造通乡、通村马路475.8公里;兴办民营股份制电站168座,总装机达11.8万千瓦;全线建成蓝宁I1.O千伏输电线路顺当实现并入永州大电网,用电
10、质量得到保证;建成8家现代物流企业,开通了珠三角9个城市和长株潭城市圈的直达物流线路。5、创优环境促对接。突出营造“四个环境”,以优质环境促进产业对接。一是营造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作出“着力改善环境,构建生态蓝山”的决议,严防严峻污染环境的项目、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项目借产业转移之机落户蓝山。2(X)7年,依法取缔炼铜、炼油等违法排污企业67家,关闭非法采矿点43个。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5.6%,化学需氧量削减10.04%;二氧化硫排放削减10.3%,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二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三来一补”企业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县直机
11、关单位引进兴办毛织厂的看法、关于激励外商投资兴办工业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对持“绿卡”企业实行“十不准”规定的通知、关于对接产业转移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政策规定等5个可操作性强的实惠政策,23个职能部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为投资者供应”票收费、一个窗口代办手续、一名领导全程跟踪”的高效服务;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常常主动了解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通“特殊快车道”,涉及民营企业的冲突纠纷都由县经委统一交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跟踪抓落实。三是营造诚恳守信、亲商护商的人文环境。根据“项目落地、政策落实、承诺兑现”的要求,加强工作督食和投诉案件的协调杳处,经委与县相关部
12、门一道帮助企业协调处理冲突纠纷60余起;相关的省、市管部门都以谋大局的意识,信守承诺,服务创业,兑现承诺;大力激励城镇青年到民企就业,每年免费培训I5000名以上劳动力,缓解企业用工困难;县委经济工作会每年表彰10名优秀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支配30亩土地用于建设高级公寓,让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真正能在蓝山安家落户。四是营造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铁腕硬手整治经济发展环境,重拳出击打击黑恶势力,依法严惩了一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街痞地霸;成立特地班子,负责处置企业厂房建设阻工行为;在重点企业旁设立治安岗亭,组织治安巡逻队在园区和重点企业巡查;实行公安局长联系企业制度,企业出现治安问题由公安局长在
13、一周内赐予满足答复。目前,金山川、龙坪石材由在外地办厂到回蓝山购地自建厂房,显示本地企业家看好家乡发展前景,在家乡投资信念不断增加。二、蓝山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启示1、必需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展定位。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必需立足自身比较优势,仔细分析本地与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精确把握“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调整升级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区位、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产业等优势,找准自身产业发展定位,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2、必需优化经济环境,形成投资“凹地”。在加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工业园区平分的同时,重点优化发展软环境,努力营造让投资者动心的政策环境,让投资者省心的服务环境,让投资者清心的治安环境和让投资者放心的人文环境。3、必需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抢占先机,争取主动权,必需致力创建公允竞争的投资环境,消退各种不合理的体制性障碍,细心做好各项前期打算工作,确保投资者进得来、安得住,实现以商引商。4、必需依托园区,培育产业集群。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必需以园区为依托,通过创建良好的产业环境,培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形成有“磁吸”实力的“块状经济”,实观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