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docx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二。二。年五月前言1第一章生态保护和修复面临的形势3一、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成效3(一)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快速增长3(二)草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遏制3(三)水土流失及荒漠化防治效果显著4(四)河湖、湿地保护恢复初见成效4(五)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积极成效4(六)生物多样性保护步伐加快5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5(一)生态系统质量功能问题突出5(一)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6(三)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性不足6(四)水资源保障面临挑战6(五)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7(六)科技支撑能力不强7第二章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9二、
2、基本原则9三、规划目标10第三章总体布局12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12二、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14第一章生态保护和修复面临的形势一、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成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特别是党的卜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时代基本方略、新发展理念和三大攻坚战中,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全而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持续推进了大规模国土绿化、湿地与河湖保护修复、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综合整治、海洋生态修复等重点
3、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构筑。(一)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通过三北、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森林资源总量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工林面枳长期居世界首位。(二)草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程,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草原生态系统质量有所改善,草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20112018年,全国草原植被综合盖度从51
4、%提高到55.7%,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从28%下降到10.2%。(三)水土流失及荒漠化防治效果显著。积极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启动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试点工作,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石漠化面积持续减少,区域水土资源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2年以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123万公顷,完成防沙治沙1310万公顷、石漠化土地治理280万公顷,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由上个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万公演转为年均减少19.8万公顷,石漠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38.6万公顷。(四)河湖、湿地保护恢复初见成效。大力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着力实施
5、湿地保护、退耕还湿、退田(坪)还湖、生态补水等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初步形成了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的保护体系,改善了河湖、湿地生态状况。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际重要湿地57处、国家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56处、国家湿地公园896处,全国湿地保护率达到52.2%。(五)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积极成效。陆续开展了沿海防护林、滨海湿地修复、红树林保护、岸线整治修复、海岛保护、海湾综合整治等工作,局部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等典型生境退化趋势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生态状况总体呈现趋稳向好态势。截至2018年底,累计修复岸线约100O公里、滨海湿地9
6、600公顷、海岛20个。(六)生物多样性保护步伐加快。通过稳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持续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等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2700多处,90%的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纳入保护范围。大熊猫、朱鹘、东北虎、东北豹、藏羚羊、苏铁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呈稳中有升的态势。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总体仍较为脆弱,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不足,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部分地区重发展、轻保护所积累的矛盾愈加凸显。同时,在推进有关重点生态工程
7、建设中,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落实还不到位,也影响了治理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一)生态系统质量功能问题突出。全国乔木纯林面积达10447万公顷,占乔木林比例58.1%,较高的占比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全国乔木林质量指数0.62,整体仍处于中等水平。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较脆弱,中度和重度退化而积仍占1/3以上。部分河道、湿地、湖泊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2亿公顷,水土流失面积2.74亿公顷,问题依然严峻。红树林面积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减少了40%,珊瑚礁覆盖率卜.降、海草床盖度降低等问题较为突出,自然岸线缩减的现象依然普遍,防灾减灾功能退化,近岸海域生态系统整体形矿山开采
8、边坡综合整治,进行地形重塑、生态植被重建,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四、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草原保护修复、湿地保护恢复、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控与土地综合整治等工程。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和后备资源培育,逐步开展被占林地森林恢复,实施退化林修复,加强森林经营和战略木材储备,通过近自然经营促进森林正向演替,逐步恢复顶级森林群落;加强林草过渡带生态治理,防治土地沙化;加强候鸟迁徙沿线重点湿地保护,开展退化河湖、湿地修复,提高河湖连通性:加强东北虎、东北豹等旗舰物种生境保护恢复,连通物种迁徙扩散生态廊道。专栏4-4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1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全国 重要 生态系统 保护 修复 重大 工程 总体规划 2021 2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