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岷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岷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定西市乡村振兴局2023年7月24日近年来,定西市岷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扩大劳务输转,做强做精畜牧和中药材产业,实现群众稳定增收,为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24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176元,增速15.1%。一、以特色产业为龙头,保障群众稳定性收入。构建产业体系。聚焦“土特产”,挖掘“土”资源,构建“政府推动、企业联动、农户行动、技术支撑”标准化种植体系。建设中药材省级抓点示范核心试验基地100
2、亩、技术示范片100o亩及万亩集中连片示范带,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以上。加大扶持力度。依托川河经济带建设机遇予,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投入22(X)万元建设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2.56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苗种植基地180()亩,实施马铃薯种植基地1万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5000亩。投入6656万元,建设岷县鲁甘黄河经济带现代农业产业园、梅川中药材GMP饮片加工园区等项目。积极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97亿元,用于扶持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庭院经济。立足资源禀赋,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岷县点心、岷县蚕豆以及洸砚、铜铝铸造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积极衔接争取310万元,
3、建设定西宽粉和黄美凉茶项目,争取676万元扶持农机服务合作社5个,投入76.23万元扶持庭院经济产业177家。二、以优势产业为牵引,提升群众有效性收入。扩大养殖规模。打造以闾井为中心,蒲麻、锁龙等东部片区乡镇共同参与的畜牧养殖产业片带,以寺沟为中心,麻子川、清水等西南部乡镇共同参与的特色草产业片带,争取畜牧产业项目6大类113个,总投资7555万元。截至目前,全县畜禽饲养量达49.25万头(只),肉蛋奶产量达0.4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约6.05亿元。发展蔬菜种植。安排2905万元扶持十里镇、西寨镇、西江镇、马坞镇发展设施农业,在川河地区建设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截至目前,种植设施蔬菜309亩,产
4、量1390.5吨,产值1035万元。注重劳务输转。积极组织开展现场招聘会,向青岛市输送劳动力254人,向福州市输送劳动力226人,鼓励全县65家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就近吸纳务工人员122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786人)。全力支持各类群体创业,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71人989万元,发放企业创业担保贷款3户550万元,支持185人实现就业创业。截至目前,全县已输转城乡劳动力8.3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32亿元。三、以品牌电商为依托,探索群众多渠道收入。注重品牌建设。持续加大品牌宣传认证力度,推动“岷县当归”入围农业农村部农业精品品牌培育计划,猫尾草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录,
5、并入选“中国优秀绿色环保产品“,岷县黑裘皮羊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顺利通过现场审验。拓展品牌效应。岷县当归”成功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顺和、聚和泰、佰质归、狼渡滩等七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31个中药材、畜产品、蔬菜等农作物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大力发展电商。开展“网上年货节”“千年药乡多彩岷州“2023年岷县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会”等活动,2023年电子商务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已实现1()64亿元,目前全县农产品各类网店达100o多家,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四、以惠农政策为基础,确保群众保障性收入。落实惠农政策。按照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补尽补原则,
6、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截至目前,农村低保保障资金发放6208万元,受益人数4.1万人,发放农村特困救助资金765.31万元,受益人数267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6.1万人,发放养老金2729.63万元,发放率达100%。加大医疗报销。为已脱贫户、民政保障对象、农村“计生两户”和残联保障对象21.6万余人资助金额3675.12万元,为3.37万人次参保群众报销医疗费用1亿元。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后城乡居民平均住院报销比例76%,低收入人口报销比例达86%;为93人次两病患者报销金额0.19万元。提升服务水平。落实农机购置补贴377.52万元,补贴机具894台,惠及农户665
7、户,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壮大,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间接使农民熠收7000多万元。五、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开拓群众新途径收入。健全长效机制。按照户转场、场入社、社联合”思路,促进各类主体抱团发展、集聚创业,互惠互利,形成农业产业联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引导经营主体建立相应的联农带农机制,下联小农户建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基地,上联市场开发生产需求量大、品牌知名度高的加工产品。2023年共谋划入库培育发展经营主体类项目160项,总投资2.9亿元,在2023年第一批衔接资金中安排下达培育发展经营主体类项目99项,安排资金1.3亿元。2022年的134个项目已全部建成发挥联农带农效益。构建发展格局。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做到应联尽联、应带尽带,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与小农户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22年以来,全县新型经营主体与3万余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占全县从事农业生产农户的33%。扩大产业规模。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1.068亿元,参与农户10.38万户41.53万人;全县流转农村土地2.57万亩,涉及农户6573户,确定50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示范点20个,土地流转金额达到325.4万元;全县发展联合社23家,创建合作社1923家合作社,家庭农场13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