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十三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绥宁县“十三五”.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绥宁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2016年目录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二章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第一节特色产业脱贫第二节乡村旅游扶贫第三节电商扶贫第四节资产收益扶贫第三章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第一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第二节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第四章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第一节精准识别搬迁贫困户第二节积极稳妥实施搬迁安置第三节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第五章教育支持脱贫一批第一节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第二节降低贫困家庭学生就业负担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第六章健康扶贫脱贫一批第一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第二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第三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第七章生态保护脱贫一批第一节加大贫
2、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第二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第三节创新生态建设和生态资金使用方式第八章社会保障脱贫一批第一节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第二节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第三节健全“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第九章积极开展社会帮扶脱贫第一节开展对口帮扶与扶贫协作第二节驻村帮扶第三节企业帮扶第四节军队帮扶第五节社会力量帮扶第六节国际交流合作第十章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第一节改善基础设施第二节改善贫困村生活条件第三节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第十一章重点项目投资与绩效预测第一节重点项目第二节投资概算与绩效预测第十二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强化规划引领第二节坚持分类推进第三节创新体制机制第四节加大政策支持第
3、五节强化组织实施第一章总体要求P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脱贫攻坚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的退出为目标,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生态保护并重,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二节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脱贫
4、攻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要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和经济合作,加快脱贫和经济发展进程。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原则。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为重点,实施产业扶贫到户、金融扶持到户危房改造到户技术培训到户、兜底保障到户、干部帮扶到户等“六个到户”,重点突出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与教育、医疗、养老、低保、五保、村集体经济“六个落实”。坚持脱贫攻坚到村到户的方针,始终坚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基本对象,做到真
5、扶贫,扶真贫。在积极稳妥做好全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脱贫攻坚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基础上,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实现全面扶持政策。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健康扶贫、生态保护和社会保障扶持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步伐。三、分类扶持、绿色发展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培育市场,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帮扶、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分类扶持贫困村和贫困家庭。发展基础较好的村,重点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村,着力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渠
6、道,实现减贫脱贫;对于不适宜、不利于居住的高寒山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区及生态脆弱区区内的居民,稳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四、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原则。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精准扶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教育培训、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兜实现全县64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探索资产收益扶持制度,通过土地流转、扶持资金折股、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贫困人口分享更多资产收益。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则。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特别是要调动贫困群众自
7、力更生的积极性,鼓励先富帮后富,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激发内生动力。第三节发展目标确保到2018年贫困县摘帽,85个贫困村有序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第二章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第一节特色产业脱贫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思路,大力推进“百千万”产业精准扶贫工程,培育壮大基地规模,放在品牌市场优势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助力贫困人口脱贫。重点抓好以下几大产业。1 .杂交水稻制种。根据贫困农户家庭情况及发展条件,通过改善生产条件、资金扶持、订单收购、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通过种植、销售杂交水稻种子,辐射、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2 .优质稻。通过改善农田水利、
8、生产性基础设施等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能培训、技术推广、资金扶持等带动贫困人口发展优质稻,增加收入。3 .油茶产业。采取油茶新造、低改,改善油茶基地基础设施,加强技能培训,支持做大做强油茶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增加收入。4 .野山椒。通过培优做大加工企业,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技能培训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口参与野山椒发展增加收入。5 .青钱柳。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改善青钱柳基地基础设施,加强资金扶持、订单收购、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农户参与青钱柳产业增收脱贫。6,养殖。根据全县养殖业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扶贫的总体要求,突出资源优势、特色优势,进大力发展生猪养殖、黔邵花猪
9、养殖、肉牛羊养殖、家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7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8 .实施“互联网+农业”工程。培育知名的“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支持贫困户开设网店、土特产店。建立健全电商服务站点,有效解决农村信息服务瓶颈。在重点抓好以上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贫困人口和贫困村优势,推进各类特色产业发展。第二节乡村旅游扶贫围绕“一圈多点”总体布局,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展乡村
10、旅游创业就业,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稳定脱贫。1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识标牌、游步道等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2 .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美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体验农庄等旅游产品。3 .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大乡村旅游发展奖补工作,鼓励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村集体和工商资本等多元投入发展乡村旅游。第三节电商扶贫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基点、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解决“农产品进城”的难点,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模式、规划产业布局、强化资源共享,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
11、产品和农村电商体系。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建立电商孵化基地、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成立专业电商培训机构,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奖补、小额信贷支持。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第四节资产收益扶贫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入股经营模式,将财政投入到村到户的发展类资金转变为村集体或贫困户持有的股金,折股量化到村到户后,入股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或种养大户等市场经营主体,每年按经营利润享受分红。鼓励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合作经营模式。贫困户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贫困户将扶贫小额贷款直接委托给企业,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实现扶贫开发由短期“输血”向
12、长期“造血”转变。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基金和风险补偿长效补充机制,建立县级扶贫投融资平台。深入开展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经营组织方式变革,形成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与农户利益联接的“折股量化”机制。确保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4万元以上。第三章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第一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加强贫困人口下培训力度。整合民办培训机构、职业学校等各类社会培训资源,培养我县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让贫困家庭劳动力学会一技之长,培养一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创业能手,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二是实施“雨露计划”O帮助贫困
13、户“两后生”到各级各类学校参加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对就读于职业类学校的贫困学生做到应补尽补。三是加快中职教育发展。建立职业教育扶贫助学长效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大对中职学生的资助力度,在资助政策上给予倾斜,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职业教育学业,不让一个中职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第二节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一、开展就业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根据贫困劳动力意愿和当地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升贫困家庭就业能力。鼓励职业中专及其他职业培训学校开展扶贫性就业培训。二、鼓励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鼓励大众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对有创业意愿并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创业人员,给予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
14、扶持。三、实施就业援助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掌握本地贫困劳动力数量、分布等情况,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及培训愿望等信息,建立贫困家庭就业台账。积极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助符合岗位条件贫困劳动力参加招聘,帮助他们上岗就业。引导本地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创办加工点,为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第四章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按照“政府引导、自觉自愿、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对于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缺乏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的贫困群体,实施易地搬迁。第一节精准识别搬迁贫困户一、搬迁对象范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避险搬迁一、高寒山区搬迁一、生态搬迁
15、的贫困户。二、搬迁对象确认条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确认条件:居住在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对象范围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户自愿申请;该对象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搬迁对象确认。搬迁对象经过贫困农户申请、村委会初审及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及公示、县级政府审批及公告、签订搬迁协议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有经办人、负责人签字并存档备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易地扶贫搬迁与同步整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库区移民搬迁等统筹考虑,统一选址、统一推进。第二节积极稳妥实施搬迁安置一、安置区域适宜性评价。安置点应选择在文化较为发达,相关的基础设施设施较为完备小城镇、产业园区等人口较集中地区。二、安置方式。主要采取统购统分、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分散自建、分散自购五种方式。根据资源环境条件,依托县城及县城规划区、小城镇和产业园区集中安置,对全县扶贫生态移民进行妥当安置。第三节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根据搬迁群众的需求,以适应就业为导向,通过职业技术培训、自主创业、劳务输出转移等措施,保障搬迁户稳定收入,解决“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问题。第五章教育支持脱贫一批通过结对帮扶和政策扶持,坚决确保贫困户家庭孩子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确保贫困户家庭孩子不因交不起学费和生活费而放弃或中断高中、高职、大(中)专学业,切实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第一节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