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个结合”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质.docx
《从“第二个结合”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第二个结合”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质.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第二个结合”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质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每一个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特性并按照中国的特点来应用,都表现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中国文化性格,夯实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文化基础,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聪明才智结晶和精华所在。使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并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使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当中彰显强大的真理力量,为推进国家整治管理体系和整治管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了
2、坚实的文明根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底蕴和时代特质。从“第二个结合”角度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中国的具体化。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已经获得的生产力”称作“文明的果实”,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文明较之前的文明都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辩证看待“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一方面,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另一方面,在现代文明创造伊始,生产就建立在级别、
3、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这是文明至今遵循的规律。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发现现代文明内部蕴含着实现文明变革的要素,提出摆脱建立在劳动奴役制上的罪恶的文明,在扬弃资本主义文明的同时继承发展其文明成果,形成了关于现代文明转型的伟大构想,预见了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强调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进而展现人类的本质力量,在未来理想社会创造“能给所有的人以幸福的文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中国具体化的百年历程中实现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创造提供了思想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中国具体化的实践场域,不
4、仅实现了广土巨族的中华文明融合发展,而且对世界一切优秀文明兼收并蓄。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个人的路,坚持文明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第二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相互成就,夯实了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坚实文明基础,汇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从“第二个结合”角度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间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结合 角度 理解 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 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