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推进县域法治建设.docx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推进县域法治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推进县域法治建设.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推进县域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三千多个县就像这张网上的纽结。纽结松动,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荡;纽结牢靠,国家政局就稳定。国家的政令、法令无不通过县得到具体贯彻落实。因此,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看,县一级工作好坏,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从法治角度看,县域法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第一,县级国家机关直面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政府、法院、检察院是否依法按程序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成效的感受度。第二,违法或“奇葩”红头文件在县级多发易发。依据立法法,县级没有地方立法权,往往通过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方式,
2、调整或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由于权由法定、程序法定等原则落实不到位,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存在重视不够、力量不强、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实践中出现一些违法文件,有的文件还很“奇葩”,公众反映强烈。第三,县级的国家机关是落地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的“最后一公里”。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绝大多数法律、行政法规的执行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地市级、省级尽管也行使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指导等职能,但重在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第一经办人、第一责任人往往在县级,有的还在乡镇。第四,绝大多数的矛盾纠纷、风险事故发生在基层,而县域是一个人口、社会关系比较简单的行政区划,是按规则办事还
3、是按情感办事、是按关系办事还是按照法律办事,能否力保法律法规的落地实施,这是法治难题。推进县域法治建设,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来破题。结合我国县域实际和法治情况,营商环境建设有条件、有基础,也有必要性、紧迫性作为这一切入点。为什么说有条件、有基础?首先,营商环境在县域法治建设中具备功能牵引性。法治建设必须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通过营造高质量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其次,营商环境在县域法治建设中具备工作系统性。县域法治建设涉及很多方面、影响因素多、工作钱条长,以“营商环境”破题,可以有效牵引并协同各领域各部门各个方面的法治建设。最后,营商环境在县域法治建设中具备动力内生性。当前,营商环境是县
4、域法治建设中最受主要领导关心关注的工作之一,有利于调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什么说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县域营商环境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只有法治方式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不及时不到位,市场准入等领域的地方保护和所有制歧视仍然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情况,特别是“逐利性”执法尚未根治,企业非税负担较重;一些执法部门重视事前审批和事后处罚,对企业的事中沟通与监督不够;政府诚信体系有待健全,新官不理旧账和拖欠企业账款等问题仍然存在;等等。因此,推进县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任务量大、周期长、涉及很多方面、
5、影响因素多,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加强制度供给,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强化高质量制度供给保障,提升涉企制度制定和落地实施质效,引导疏通市场合理预期。笫一个是加强营商环境领域立法,特别是加快民营经济保护法立法进程,综合运用立改废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及行政效率提升等方面立法,及时废止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法规、规章和文件。第二个是优化涉企制度制定落地实施程序,明确各地各部门起草制定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必须把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贯穿全程,建立健全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力保公共决策更符合实际和民意。推进政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化 环境 切入点 推进 法治 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