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docx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有强大的凝聚力,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一、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宇宙观基础:天人合一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归根结底来自于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得道的圣人、大人所达到的境界。周易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大人、圣人作为得道之人,能够如庄子那样明白“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真相,秉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价值观,按照“道”即“一体”的宇宙观
2、来行为。孔子曾用一个“仁”字来概括得道之人的品德特征,王阳明也认为得道之大人具有“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一体之仁”。在这种“一体”观念的影响下,传统社会中父与子、夫与妇、君与臣、兄与弟,乃至朋友、国家之间,都崇尚和谐一体的关系,相互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一体”才能“和”,因而一体之仁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化解冲突、促进和平。这种一元和合的思维方式是理解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关键。领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真相的大人,回归到一体的本性,怎么还会与人对立?因此,回归自性、找到真我的人,自自然然可以做到“天下为公所以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下,孕育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达到大同社会的治
3、理境界。礼记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名尽,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索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孔子祖述尧舜,最赞叹的就是尧舜的禅让制。因为尧舜连天下都可以让,其余还有哪一件事不可以让?这是真正大公无私的表现。“公”与“私”相对,也当“共”讲,尧舜能够把天下禅让,把夭下当成是夭下人共有的。当时,尧帝的儿子丹朱和舜的儿子商均,德能都不足以治理天下。尧舜有圣人之德,又居天子之位,所以不把天下当成私家的来看待。尧舜以天下为公,因此,谁有能力、有道德,就把天下交给他来治理。到了夏商周三代之英时,就不再采
4、取禅让制,而变成“天下为家”,即父亲把天下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成为“私天下二“选贤与能”,“贤”,代表有美好道德的人;“与”,古代也当“举”字讲:“能”,有能力的人。“选”和“与”都是动词。如果“与”不当动词,选举贤德与有能力的人,也讲得通。这是就人而Ho“讲信修睦”,讲求信用、修行和睦,这都是教化的效果。选举贤能之人出来,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兴办教育。因为教育的根本是明明德、学做圣人,当然就能够讲信修睦。“信”是信实,真实的信用是从本性中出来的。本性中出来的信,才是道德的根源。所以,“信为道源功德母“信”是修学的本源,是一切功德的母体。“讲信”,就儒家而言,就是开发人人都有的本性,也就是中庸
5、讲的“天命之谓性”,人把本性彰显出来,才能真正做到信。“修睦”,“修”就是修持,“睦”就是和睦,也有相亲相爱的意思。贤能之人办政事,必须重视教育,而教育要把握根本,就是教人“讲信修睦”。讲信修睦表现在下面所讲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儒家讲推己及人,怎样爱护自己的父母儿女,就怎样爱护天下的父母儿女。“使老有所终”,治理天下的人要使天下老人都得到很好的赡养,能够“考终命考就是“得其善终”,这也是“五福”之一。“壮有所用”,壮年人都能为社会所用了。“幼有所长”,要让幼年人成长,包括身体、智慧、道德都要有所成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具有特殊身份的弱势群体都能得到照顾、赡养,生活没有匮乏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谋”就是阴谋;“不兴”即不起。如果做到以上所说,阴谋奸诈的事情就没有了,偷盗作乱的都不会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在这里,“谋闭而不兴”是最重要的一句话。特别是“谋”字,古人有不同解释。有人解释为奸诈,欺骗;有人解释为阴谋,都是损害他人的谋略。但是李炳南老先生把这个“谋”字解释为“妄想”,即凡是为自己着想、谋算、计划,都是“谋工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时,真正有道的人,以天下万物为一体,没有为私利而谋划的想法。他所想的都是为人,不为自己。也正因如此,才能实现大同社会。可见,大同社会的实现,奠定在古圣先王对天道自然规律的体认之上,是古圣先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文明 突出 统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