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docx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嬲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摘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政党制度在维护政治稳定、回应人民的利益需求、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初步探索时期、正式确立与曲折发展时期、恢复与制度化时期和完善成熟时期。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新时代进一步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应当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凝聚价值共识与政治共识;强化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升其履职尽责的能力与意愿;优化新型政党制度运行的制度机制,增进治理效能;加快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
2、,扩大制度影响力。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政党政治;民主党派;多党合作政党制度在现代政治制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现代国家实现利益整合、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保障。尽管现代政党制度起源于西方现代国家的议会政治,但是不同国家在构建政党政治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发展条件,探索适合自身的政党制度。中国近代开启的政党制度探索之路几经曲折,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适合我国政党政治发展的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藁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
3、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1虽然作为正式概念的“新型政党制度”是近年才提出的,但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历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梳理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我们理解新型政党制度在社会重大转型时发挥何种作用,揭示中国特色的党政体制形成的原因。在分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积累的基本经验的同时,本文对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时代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有益于更好地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优势。一、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历程全景作为一种政治力量,政党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是近代中国被卷入现代化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进入了短暂的“政党林立时代”口,但是随着民国
4、国会的解散和军阀统治的开始,依靠多党竞争性政党制度来实现国家革新与现代化的尝试最终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其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初步探索时期、正式确立与曲折发展时期、恢复与制度化时期和完善成熟时期。(一)初步探索时期(19211948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事业和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22年,党的二大对当时的国情与革命任务有了新的认识,制定了“民主的联合战线”的民主革命政策。党的三大将“民主的联合战线”政策落实为与国民党开展民主革命合作的决定,这成为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新的政党合作关系的开端。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结束后,受到排挤和
5、打压的国民党左派很快就认识到单单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推翻蒋介石施行的“一党专政”,只有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社会党派联合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也逐渐认识到形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这为日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开展多党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和群众路线思想逐渐成熟,多党合作的制度实践也有序开展。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陕甘宁边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如何组建抗日民主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亟须面对的问题。1940年,毛泽东对组建抗日民主政权的原则进行了概括,即抗日民主政权的人员分配和组织形式分别为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和实行民主集中制3,这种
6、“三三制”的政治制度安排极大地调动了抗日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行团结合作的制度实践。在“三三制”政权结构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多党团结合作的关系,这种政党制度安排既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能调动各民主党派参与抗战的积极性。“三三制”的实践探索为之后新型政党制度正式确立奠定了基础。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时,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围绕如何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建立全国范围的政权形式进行了协商互动。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4。“
7、五一口号”发布之后,受到国民党压迫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展开积极合作。(二)正式确立与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7年)1949年是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历史上的关键节点。是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顺利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了组织载体和工作机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新型政党制度得以正式确立。从新型政党制度确立的原因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创造和领导的统一战线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革命力量,尤其是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指导下
8、,领导中国革命的结果。”5从新型政党制度的主体来看,到1949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的民主党派最终变成八个,也就是后来延续至今的八大民主党派。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各民主党派的阶级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在充分肯定民主党派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用的同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的方式逐渐明确化,规范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民主党派从“五一口号”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自觉将社会主义政治路线、方针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讲稿 党课 讲稿 中国共产党 探索 新型 政党 制度 基本 经验 实践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