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产教深融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docx
《【人才】产教深融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产教深融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产教深融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力三要素的融合跃升。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常州工学院紧盯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建设目标,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特别是常州市推进“1028”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持续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产业,构建学科专业体系。常州工学院加快适应形成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市场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下好学科专业布局“先手棋”,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提高人才培养
2、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以应用型学科建设为引领,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要,做好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紧紧围绕常州“532”发展战略、新能源之都建设和“1028”产业体系,淘汰一批与常州主导产业不直接相关的陈旧专业,增设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工程等10多个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兴专业。目前,学校49个招生专业与常州产业布局融入度为100%。以产业发展规律为导向,积极推动与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改革创新,把主要资源投放在未来学科、交叉学科等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专业领域,探索形成层次分明、牵引力强、体系完备的学科专业发展梯次,持续
3、打造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切实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水平。以新知识培养新人才,着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实施“1+X”专业建设计划(“1”是主修专业,微专业“X”是根据兴趣爱好与就业需求而选修的其他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性核心课程),开设智能设计与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等10个微专业,促进学生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拓展就业核心竞争力,以科学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引领学生拥抱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五育并举,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均为人,人是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能动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牵引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才 产教深融 培育 生产力 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