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6月“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四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五年:是成都进一步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提升成都都市圈“主干”功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I示范区的重要五年。规划把握“三新一高”重要要求,聚焦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建好“示范区”、提质“幸福城”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科学制定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
2、十四五”时期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对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纲要四川省十四五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规划纲要等国家、省有关规划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I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编制,是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规划,也是指导当前我市城市建设领域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次规划范围为成都市行政管辖范围
3、。一、发展环境1(一)“十三五”发展成效I1 .新型城镇化取得明显成效12 .住有所居目标基本实现13 .旧城改造基本完成24 .公服设施体系基本建成35 .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营36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47 .韧性城市设施稳步推进68 .建筑业转型发展初见成效69 .现代化治理体系初步构建7(二)面临的主要问题IO1 .住房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H2 .旧城更新任务依然艰巨113 .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需进一步提高I1.4 .“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需进一步完善125 .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需持续提升126 .韧性城市体系需持续完善137 .建筑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仍需加强13(三)
4、十四五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131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了成都做强“极核”和“主干”功能的重大机遇142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赋予了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143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成都加快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大要求154.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成都城市建设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重大赋能154 .加快实施TOD综合开发,重塑城市空间形态455 .强化轨道公交慢行有机融合,引导绿色低碳出行45(六)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提高市政设施功能品质461 .优化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城市通勤效率462 .推进新型城市基
5、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运行效率473 .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1(七)开展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保障城市安全运行511 .推进韧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防洪防涝能力512 .健全城市安全管理机制,提高重大风险防控能力53(八)大力推进建筑绿色发展,促进城乡建设转型541.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助力美丽公园城市建设542 .转变工程建造方式,创新驱动行业转型升级553 .打造建筑业生态圈,实施延链补链固链强健564 .推动行业高质发展,优化产业链全要素配置585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市场空间做强企业59(九)扎实开展村镇建设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601 .加快县域中心镇建设,提升
6、城镇建设质量602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农房建设品质61推进政务服务精细化建设,提升行业治理质效621 .深入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622 .深化住建领域制度改革,打造公平可及营商环境62四、保障措施64(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城市建设64(二)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推进城市建设64(三)完善监管考核,有效促进规划实施65附件1:瞬沛十!;m三三三t:项目6677附件2:名词解释体系。持续加密提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目前地铁在建8个项目共计176公里,有轨电车、空铁在建2个项目共计31公里。市域铁路规划建设渐次开展。落实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市域(郊)铁路成都至资阳线
7、(S3),成都至德阳线(S1.1.)、成都至眉山线(S5)、龙泉至天府机场线(S13)规划建设工作。市域(郊)铁路成都至资阳线已开工建设,成都至德阳线、成都至眉山线、龙泉至天府机场线已争取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铁路公交化在全国率先实施。利用成灌(彭)、成蒲、西成、成贵等铁路富余能力,加密开行成都至平原城市群动车,成都境内开行里程达430公里,日发动车401对,基本形成成都至德阳、眉山、资阳30分钟交通圈,成都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60分钟交通圈。TOD4综合开发实践不断创新。研究制定TOD综合开发相关政策,高效出台系列顶层文件,努力推动轨道线网与场站周边土地同步规划、统筹
8、建设开发、统一运营管理,成为国内首个高能级实质性规模化推进TOD综合开发的城市,全速推动首批14个TOD示范项目建设。6.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中心城区路网基本建成。“环+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体系基本构建,按规划建成89%。全市累计打通“断头路”275条,完成街巷加密约1200公里,重点区域“断头路”基本打通,小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实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运作机制基本成熟,老旧片区更新实现全覆盖,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2004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治理、服务一体化全面实施。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73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新增改造老旧小区2555个,打
9、造特色街区100条。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基本构建起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相匹配、覆盖常住人口的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居住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全面补齐,城市重大功能性公共服务设施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相匹配,重大文体设施满足国际化、高标准的文化、赛事等活动举办要求,重大医疗设施满足应急管理体系要求,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到2025年末,十五分钟公服圈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天府文化地标130处、国家级博物馆23座,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新增三级乙等县级疾控中心5个以上。轨道交通为主体的都市圈出行交通体系基本形成。“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基本形成,轨
10、道上的都市圈格局基本构建,轨道交通场站ToD开发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凸显。到2025年末,实现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850公里以上,铁路公交化达560公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占公交出行比重达65%。成德眉资各方向实现2条以上轨道联系,构建成德眉资同城化1小时通勤圈。市县枢纽至少一线串效,市、区(市)县、镇(街道)三级乡村建设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农房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立,农村房屋安全除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农房建设品质和居住功能不断提升。行业治理更加智慧精细。城市治理体系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智慧住建应用体系基本建立。营商环境稳定公平可及,达到国际领先水
11、平。建设工程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智意物业系统全面建成。城市体检指标标准体系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城市体检颗粒度进i步延伸至街道、社区。指标设置上,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城市体检指标为基础,从品质生活、交通便捷、安全韧性、绿色发展、智慧治理五方面,构建45个详细指标。专栏2:“十四五”时期城市建设主要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25目标指标属性新型城镇化建设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0预期性高品质住房供给体系较为完善品质生活2新建商品住房建设套数万套(间)I(M)预期性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万套(间)30预期性3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38预期性4保弹性住房覆盖率(常住人口)()I(X)约束性5新建
12、住宅小区物业减靛率()I(X)约束性6成品住宅比例()80预期性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实施7新改造老旧小区量(个)2555约束性-8棚户区改造量(户)I(XXX)约束性9城中村改造量(户)6800约束性10老旧片区有机更新(个)173预期性I1.历史建筑累计认定数量(处)480预期性12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有效利用率%)50预期性13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和保护图则编制数员(处)350预期性14省、市级传统村落保护覆盖率()I(X)预期性15建成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实施率()90约束性高品质16十五分钟公服圈覆盖率(%)I(X)预期性公共服17天府文化地标累计总量(个)130预期性务设施18国家级博物馆累计总
13、量(个)23预期性建设体19建设“邻里人家”(个)50约束性系基本20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处)I(XX)预期性形成21新建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化率()I(X)约束性22新建公共停车场充电桩配建比例60预期性市市出行交通28每万人轨道交通里程(公里)0.6预期性体系基本形成29轨道占公交出行比重(中心城区)65预期性3()TOD示范项目基本呈现(个)14预期性31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中心城区)70预期性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城市风貌特色。在新城区促进地形地貌、传统风貌与现代美学相融合。统筹塑造地上地下风貌,推行分层开发和立体开发,增加景观节点和开敞空间。寓建筑于公园场景,控制适宜的建筑体量和高度,塑造天际线和观山观水景观视域廊道,呈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美景。丰富城市色彩体系,推进屋顶、墙体、道路、驳岸等绿化美化。(四)构建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增强市民获得感I.补齐基本公服设施短板,构建十五分钟公服圈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精准补短板行动。推动服务户籍人口向服务常住人口转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