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最新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最新20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最新20篇】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篇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院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隙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
2、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三、医疔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I级事件(警告事件)一一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一一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H1.级事件(未造
3、成后果事件)一一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及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IV级事件(隐患事件)一一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I级和I1.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条例、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及我院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执行。(二)III、Iv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信息完
4、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五、职责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1、识别与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2、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7
5、类: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丧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后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言语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一)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
6、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部门、护理部门或质量控制科报告。(一)I、II级事件报告流程1、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I、II级事件时,应按我院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的程序进行上报。2,当事科室需在2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护理部或医务科。(三)III、IV级事件报告流程报告人在5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护理部或医务科。八、奖惩机制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7、的报告者予以200-500元现金奖励。2、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5020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3、医患关系办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4,每年由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务会通过。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篇2】一、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安排至少1名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分娩现场。分娩室应当配各新生儿复苏抢救的设备和药品O二、产科医护人员应当接受定期培训,具各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三、新生儿病房(室)应当严格按照护理级
8、别落实巡视要求1无陪护病房实行全天巡视。四、产科实行母婴同室,加强母婴同室陪护和探视管理: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身儿离开母身同窒区。因医疗或护理工作需要,婴儿须与其母亲分离时,医护人员必须和产妇或家属做好婴儿的交接工作,严防意外.五、严格执行母乳喂养有关规定。六、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丢失,应当及时补办,并认真核对,确认无误。七、新生儿出入病房(室)时,工作人员应当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八、规范新生儿出入院交接琉程。新生儿出入院应当由医2人员对某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并记录新生儿出入院时间。九
9、、新生儿病房(窒)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十、新生儿病房(室)应当制定请防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十一、对于无监护人的新生儿,要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公安和民政等部门要善安葺,并记录安置结果。十二、对于死胎和死婴,医疗机构应当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沟通确认,井种强管理;严禁按医疗废物处理死胎,死娶。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死胎、死婴,经医疗机构征得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同意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应当在医疗文书上签字并配合办理相X手续。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琛条例等妥善处理,不得交由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自行处理。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
10、,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篇3】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医院必须定期检查考核。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每周总查对一次并登记、签名。三、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用后督促医师及时开处方补齐,每班交接并登记。四、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洁晰。五、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专人管理,每周清点两次并登记;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六、供应室供应的各种无菌物品经检脸合格后方可发放。七、对于所发生的医疗差错,科室应及时
11、组织讨论,并上报医务科。八、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九、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十、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篇4】一、医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职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二、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三、对急危患者,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四、对毒、麻、等药品严加管理,按制度用药。五、对医疗设备、电源、氧气要定期检查维修,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六、消防设备定期检
12、查。七、定期时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八、各级各类医务人员恪守职责,严防医疗事故发生。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篇5】1、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2.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3,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4、放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5、加强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质量管理活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窗6】1、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落实临床医疗、医技、护理、院感质量管理组织工作计划。并把工作落实到医院每月的工
13、作计划中。2,提高我院急危重病人救治水平,规范流程,努力保证急危重病员得到有效救治。3、抓好病历书写,特别是危重病人的重大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保证病历的及时性、科学性、完整性。4、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差错的发生。5、组织药剂人员学习药品管理法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规范药事工作。6、切实加强一次性用品管理,规范进货、脸收、保管、发放、销毁等环节,确保安全使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篇7】一、防范措施1 .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责任到人。2 .规范医疗行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3 .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常规,操作常规。4 .严格执行告知
14、制度,向患者本人或家属说明患者诊疗情况和可能发生的结果,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5 .病重、病危患者必要时应立即予以转院。6 .发现医疗差错或事故倾向,应及时有效地制止事态的扩展,做好善后补救工作。7 .对医疗纠纷,值班医师接待后,及时化解矛盾,并向院长报告。院长应负责调查、协调、处理.解释、咨询工作。二、处理预案1 .执行部门:院长。2 .要求当事人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材料。3 .事件发生(接报告后)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阻止损害后果扩大,协助接待家属,妥善做好处理工作。4 .进行调查、核实,召集相关人员分析、讨论,明确性质,提出整改措施。5 .指导家属按照医疗事故处理的程序进行(鉴定、调解、法院),
15、参与调查工作。6 .制定或修改相关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医疗事故发生。7 .在医务人员中举一反三,展开讨论,吸取教训,强化环节教肓,杜绝类似事件发生。8 .根据医疗事故(事件)的性质、轻重,对当事人提出处罚意见,并提交上级讨论。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篇8】一、医疗室要具备基本的设施和设备,室内环境整洁、卫生、优雅,药品、.器械摆放规范,符合有关卫生要求,应防尘、防蝇、防污染。二、药品、器械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执行,要消毒、杀茵,防止交叉传染和不安全事故发生。三、医疗室工作人员,要有行医许可证,着卫生服上岗,规范操作。要不断学习,提高技术,遵守医德。四、采购药品、器械必须到国家认定的经销单位。购买符合国家医药质量、卫生标准的药品、器械。若使用不正规渠道和不符合国家质量、卫生标准的器材、药品,而造成医疗事故的,要追究当事人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五、总务处定期对医务室的卫生、药品、器械进行检查,严防使用过期、假冒、不符合国家质量.卫生标准的药品和器械,若查出每次罚款50-200元。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篇9】为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