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J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事故灾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建设规划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建设规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规划指标基本完成。区安全生产取得新成效,防汛救灾取得新胜利,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基础保障得到新加强,取得了安全生产“三个历史最低,三
2、个没有发生”和防汛救灾“三个不发生”,“十三五”期间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呈现出“总体保持稳定、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在:根据2020年的统计口径,安全生产相对指标“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7%内,控制在0.105%;“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0.98%控制在1.67%内。“工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43%,控制在0.261%以内;未发生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2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组建区应急管理局,整合8个部门13项职责,有序承接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减灾救灾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职责,应急管
3、理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区级应急部门党组改设党委,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防”与“救”的职责边界进一步厘清,会商研判、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灾后重建、军地联动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初步实现了事前监测预警与预防准备、事中应急救援、事后恢复重建的全过程管理,新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优势日益显现。3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责任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逐步健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攻坚行动、“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工贸等
4、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杳治理整顿工作,强力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常抓严管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十三五”期间,全撑等保障还不完善,难以满足极端复杂条件卜的救援任务需要。监测预警、辅助指挥决策、监管执法、救援实战、社会动员能力还有欠缺,应急指挥救援智能化程度不高。关键基础设施承灾能力有待提升,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有限。基层应急管理部门人员少、任务重、人岗不匹配问题较为突出。安全应急教育与公众体验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总体仍较薄弱。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
5、十大、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及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按照省第十一届党代会、市第六届党代会、区第六届党代会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化解安全风险、夯实发展基础为根本,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抓手,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统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
6、新篇章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三、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形成领导有力、指挥科学、救援高效、保障充分、救助及时、防控有序、衔接顺畅的应急管理新格局;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更加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应急科技赋能支撑更加有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形势明显好转,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明显提高,全社会防范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的能力显著增强。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水平达到新高度,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明显增强。(二)主要指标
7、(专栏一)序号类别指标名称目标值来源属性1安全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参考市规划约束性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下降25%参考市约束性产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规划3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8%参考市规划约束性4防灾减灾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1市规划预期性5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15000人市规划预期性6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1.1%参考市规划预期性7应急救援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10小时以内与“十三五”比预期性8城镇人均固定避难场所面积达到1.5平方米与“卜三五”比预期性专栏二:“主要指标”说明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十四五”期
8、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规划指标为下降15%,结合实际并参照3.城市安全能力建设工程。-是加强重点地区行业风险管控。深入实施城市和重点地区安全风险管控建设工程,增强建设施工作业、人员密集区域、城市生命线、城市交通等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城市抗灾应急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工程,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城市地卜.老旧管网改造。二是协助推进城市生命线建设工程。根据市城Itj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方案,强化属地政府责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先期启动,积极对接。充分利用建成后的城市风险综合监测、智能评估、精准预警、趋势预测等一体的城市安全生命线系统,提
9、高预警预测及应急处置等能力,减少事故发生及生命、财产损失。(三)白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1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开展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风险全要素调查,全面获取全区主要灾害致灾信息、历史灾害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建立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灾害风险评估,编制区1:10万白然灾害系列风险图,修订主要灾种区划,编制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编制区乡两级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和防治区划图,全区水旱灾害风险区划图。2 .城乡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0、实施地质灾害防御与治理工程,加大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力度。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聚焦学校、医院、体育馆、剧院、图书馆、养老院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组织做好房屋设施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实施雷电灾害防御标准化和雷电综合立体防护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提高抗震防灾和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路、乡镇渡口渡船隐患整治,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加强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和城镇周边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实施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城乡公共安全重点场所消防系统改造,打通消防车通道、楼内疏散通道等“生命通道”。3 .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统筹流域与区域、上下
11、游、干支流和左右岸的系统治理,以加快补齐水旱灾害短板弱项为治理重点,实施新建抗旱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低洼易涝区排涝等工程,进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升防洪除涝减灾能力。4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将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制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充分利用学校、广场、公园、体育场馆、人防、绿地等公共场所,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基本形成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合理搭配、室内室外有机结合、地上地下统筹兼顾的立体灾害应急救援空间体系,满足突发重大灾害状态下紧急疏散避险需求。规范和加强应急避难设施日常维护、启用运行及关闭管理等工作。设置统一、规范的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12、,向社会公布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名称和具体地址。到2025年,力争实现城镇人均固定避难场所面积1.5平方米。(四)应急救援力量提升工程1 .综合性应急能力建设。采用“分散建设、集中调配”的模式,组建全区消防救援专业队,实施综合性消防救援装备现代化工程,升级个人防护装备,补齐通用救援装备,补充单兵实时监测、远程供水、举高喷射、破拆排烟、清障挖掘以及灾后极端条件下的通信、救援装备配备。所有乡镇街道成立应急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应急消防工作站,组建不少于8人的专职消防队。常住人口超干人的行政村、自然村建成规模适中的志愿消防队。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推进企业、单位依法建立规模适当的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
13、站。2 .专业、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科学规划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规模和布局,组建6支区级专业抢险救援队伍、14支乡镇街道级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加挂森林防灭火专业队伍牌子,强化各级专业队伍日常训练和森林防灭火专业技术训练,加强关键救援装备配备。提升社会救援队伍防汛抢险救援专业能力建设,完善专业性应急救援装备储运和训练设施,拓展地震搜救、抗洪抢险、火灾扑救等救援功能。规范壮大红十字救援队伍,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五)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工程1 .救灾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区乡两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合理确定区乡两级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和规模,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2 .应急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持续提
14、升白然灾需、安全生产与消防应急装备保障能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提高救援队伍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推进综合救援装备更新换代、提质升级,配强主战类装备,配全应对超常条件卜.灾害事故及特种灾害事故的专业化处置救援装备,重点加强高端主战灭火装备、高新抢险救援装备、数字化单兵装备、先进水域救援装备、空中立体救援装备、轻质高效一体化防护装备、应对大型自然灾害的专业化处置救援装备、森林火火装备等配备建设。强化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完善侦测搜寻、抢险救援、通信指挥、个人防护、后勤保障等专业救援装备建设体系。加强各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装备建设,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
15、试行)中必配装备配置率达到100%。在防汛抢险等行业领域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机器人换岗”行动。加强应对高层建筑、城市大型综合体等特殊火灾的特种消防车辆和装备配备,配齐配强地震、水域、交通事故、工程机械、通信保障等专业救援队装备。所有执勤队站完成配备侦检、防护、破拆、搜救、防化等高性能特种装备和后援类车辆建设,完成消防员基本防护装备统型升级和“四个一”灭火救援作战基本单元配备,灭火救援装备按国家标准配齐配全。(六)社会应急能力提升工程1 .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按标准完成场地、装备、物资和人员配备。推广应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智慧宣教终端(学习设备)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推进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提升基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议事协调机构的现代化、精细化和实战化能力,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开展灾害事故风险等级高的乡镇应急物资储备点(库)建设。加强家庭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示范工程。2 .公众科普宣教能力建设。建设1处应急科普综合体验馆或科普基地,通过科技手段实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应急避险的沉浸式体验。实施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精品工程,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教行,打造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读本、信息宣传栏、专题讲座、科普展览、微博微信等立体式防灾减灾救灾宣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