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视域下的“左史右史”说.docx
《学术史视域下的“左史右史”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史视域下的“左史右史”说.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术史视域下的“左史右史说摘要:经由礼记玉藻提出、汉书艺文志阐发的“左史右史”说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公案。在传统语境下,经学家利用左史、右史与太史、内史的跨文本阐释,普遍维护礼记说而否定汉书说,但脱离经学政教的影响,汉书说实则更加深入人心,冠名礼记而实取汉书的文化现象更为常见。不过伴随着经学反思意识的觉醒以及近代学术思潮的发展,以章学诚为代表的诸多学者,对左史、右史官制有无和记言、记事是否二分提出各种质疑和批评,严重冲击了这一学说的合理性。但这些批评与质疑并未引起近现代学者的充分注意与积极回应,坚持旧有经说并力证“左史右史”者依然大有人在。这一境遇主要是由于近现代史学史学科的兴起与其他相关人文研究
2、的发展,需要借助“左史右史”说作为学科建设与理论阐发的起点,故而保守地承认甚至维护“左史右史”说成为部分学者的选择。关键词:左史;右史;记言;记事;学术史“左史右史”说是中国学术史上聚讼纷纭的历史公案,其说最早见于礼记玉藻,其文云:“天子玉藻,十有二旋,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御瞽几声之上下。”又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云:“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刘知黑在史官建置中亦云:“按周官、礼记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之名。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文中虽然明言依据礼记,但袭用的却是汉书之说。一场发生唐代元和年间的朝堂奏对则更加显著地
3、表现了这一点。据太平御览征引唐书云:元和中,宰臣已下候到于延英殿。上以时政记问于宰臣,修国史李吉甫对日:”是宰相记天子事以授史官之实录也。古者左史记言,今起居舍人是也;右史记事,今起居郎是也。”实际上,唐代对起居郎和起居舍人的设置是“依据礼记及其他早期典籍中记述的原则分担了各自的职责”,其中起居郎于“龙朔二年改为左史,咸亨元年夏故。天授元年又改为左史,神龙元年复故。”与之配套的起居舍人也于相同时间两次改称为“右史”。然而身为修国史的李吉甫面对皇帝诏问所援引的显然是汉书之说,这与唐代官方的意识形态与制度设计无疑大相径庭。由此可见,虽然礼记说凭借着经学属性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汉书中的“左史右史
4、”说却以其独特魅力为广大世人所认同。士人学者除了在攸关经学政教的领域恪守礼记经说外,在其他言说场合往往随文而用,并逐渐形成冠名礼记而实取汉书的文化默契。二、经史反思意识与“左史右史”说的质疑虽然经学在传统话语中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源自经学文本的“左史右史”说具有无可争议的正当性,但部分具有质疑精神的学者仍然在经学观念的笼罩下开始反思这一“千古公论”。王鸣盛就曾指出:“其始虽分书,其后必合编,故尚书记言,而亦问及于记动,春秋记动,左传记言以附益之。”章学诚的质疑则更具代表性,其文史通义书教篇云:记曰:“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其职不见于周官,其书不传于后世,殆礼家之愆文欤?后儒不察,而以尚
5、书分属记言,春秋分属记事,则失之甚也。夫春秋不能舍传而空存其事目,则左氏所记之言,不啻千万矣。尚书典谟之篇,记事而言亦具焉;训诰之篇,记言而事亦见焉。古人事见于言,言以为事,未尝分事言为二物也。章学诚首先提出古人津津乐道的左史、右史分职制度是可疑的;其次认为将尚书春秋分属记言、记事的理论与两书的实际内容以及历史事实并不相符。对于前者章学诚论之无多,至于后者则详为阐扬,而这一看似独出机杼的见解或许是受到前人启发。早在南宋时期,吕祖谦就认识到:“玉藻云云。说者遂以尚书为右史所书,殊不知三典兼载言动,如禹贡一篇,皆纪事,未尝有禹之言也。”理学大师朱熹也曾论及此事,据朱子语类论官载:“古人云,左史书言
6、,右史书动。今也恁地分不得,只合合而记之。直卿曰:所可分者,事而已。曰:也分不得。所言底,便行出此事来。“不难看出,章学诚对史书言、事的认知与吕祖谦和朱熹所言若同一贯。稍早于章学六典,同于魏晋六朝之著作郎,即右史记事之谓也。章氏虽未释左右二史,当于周礼之何史,而于周礼之书,则深信不疑,知周礼之可信,则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亦不得谓为无据矣。然记言者未尝不载事,如内史所撰之王命,必以事为依据是也。记事者未尝不载言,如大史所学之六典,其中亦言事兼载是也。不过一重在言,一重在事,非谓言中无事,事中无言,汉志举尚书、春秋为喻,亦举其大者言之耳。古人固未尝分事与言为二,而左史右史之职,则有记言记事之别
7、,吾故曰,章氏所说亦未达一间之论也。与姚名达不同,金毓敏注意到章学诚的质疑,但他以周礼之内史、大史等同于左史、右史为前提,利用章学诚笃信周礼的学术倾向,认为“知周礼之可信,则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亦不得谓为无据矣”。以今日学术眼光观之,这样的论证方式很难称得上是严谨有力的学术反击,只有所谓“一重在言,一重在事”平允有理。这种将左史、右史视为周礼内史、大史的跨文本阐释并非孤例,史学大家吕思勉便笃信斯说,他认为,“左史记事,右史记言,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说法,大约是不错的”,并遵循熊安生的阐释思路,推定“史官之职,原出明堂,盖朝夕侍王。其后典籍日多,主其事者,出外别为一官,是为大史氏。其居中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术 视域 左史右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