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坚持胸怀天下 践行大道为公.docx
《【中心组研讨发言】坚持胸怀天下 践行大道为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坚持胸怀天下 践行大道为公.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心组研讨发言】坚持胸怀天下践行大道为公20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我们党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坚持和继承前两个历史决议及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关于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已有论断的基础上,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决议在第六部分,从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无论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坚持胸怀天下”,都体现
2、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始终以超脱自身的宽广胸怀,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所依赖的科学理论指引,是百年奋斗史积累的历史经验,更是开创未来的实践启示。胸怀天下的理论渊源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个结合”发展为“两个结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决议再一次提出要坚持“两个结合”,并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
3、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归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也兼具两个方面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党自身的实践不断发展。决议中对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历史经验的解释,第一句话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句话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表达了对世界大同的理想和追求。用中华典籍作为注解,直观地说明了这一历史经验自古就渗透在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中。礼记大学篇也有记载:“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
4、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将“平天下”作为“修身、齐家、治国”之后的终极追求。从孟子的“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无一不饱含了中华文人志士志存天下、平定天下的宽广胸襟和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和理论创新中,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科学真理,从抽象的理论阐释切切实实地转化为积极参与全球化的显见的社会实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下大同”思想从处理内地和边疆、中原与边区等关系,延伸为科学处理国与国关系的行动准则。“胸怀天下”源自于此,并自此不断深化、发展。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心组研讨发言 【中心组研讨发言】坚持胸怀天下 践行大道为公 中心组 研讨 发言 坚持 胸怀 天下 践行 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