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对话的时代意义.docx
《孔子和老子对话的时代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和老子对话的时代意义.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孔子和老子对话的时代意义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与老子的相会一“孔老对话”无疑具备着特殊意义。可以说,孔子与老子共同继承了殷周以来人文主义的思想跃动,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激发了后来各家人文思想的发展,最终汇聚成了一股时代的潮流。而“孔老相会”或“孔老对话”这一史实,不仅在史记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吕氏春秋战国策庄子等文献也都曾有所记述。另外,即便是礼记曾子问这一具备明显儒家思想倾向的文献,也都曾记载有关孔老相会的内容。孔、老的思想都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人本色彩,两者的对话不仅涉及典章制度的建构,同时也关注人类社会的走向,提出了如何在天下无道之时坚持一种理想。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引发了历代土阶层
2、建构合理的典章制度,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政治、哲学等的整体构思,由此而绵延数千年。翻开中国哲学史,我们首先会看到,春秋末期“孔老相会”的史实揭开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序幕。若再将视野延伸至西方文明开端的古希腊哲学,在“轴心时代”,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这两大古文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各放异彩。不同于西方哲学中的神本主义思想,古代中国虽也有宗教信仰,但祖先崇拜乃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并由祖先崇拜而典起了孝慈、亲亲、尊尊等宗法伦理的观念。左传僖公十九年说:“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老子第五十四章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论语中也曾提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J可
3、以说,在孔、老之前,祖先崇拜就已经是中国人本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和老子均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传统。老子强调“孝慈”,孔子提倡“孝悌”,都可以追溯至殷商之时祖先崇拜的信仰。孔子与老子都继承了这样的思想,将鬼神放在了比较遥远的境地。孔子时常论及“人道”而极少谈论“天道论语曾提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子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二可以说,在孔子那里,一方面,“天”是有意志的,一方面,又有自然的一面。而在孔子的思想中,后者的意义显然更为重要。不同于孔子的是,在老子思想中,天道与人道均被统摄在了其形上道论之中。老子哲学的开端为形
4、上之“道二宇宙生成的道理都从中引申出来,天地运行的法则也是从中而出,另外,“道”也隐含着万物本性的问题。在老子哲学中,天人关系相互呼应,可以由宇宙论推导出相应的人生观。当然,老子虽首创形上之道论,但他的最终目的仍在于人道之重建。“道”周行而不殆、遍及万物,圣人则取法于“道”,正如老子第八十一章所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及第二十七章所说的,“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二总之,孔、老继承了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人文传统,并绵延不息地形成了百家争鸣,激荡着各家由“天下无道”走向“天下有道”,为人类的活动开拓了前景和方向!我曾数次造访欧洲,并在2014年踏上了“哲学的
5、故乡”一希腊。除此之外,我还曾经到过埃及、印度等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令我震撼不已,而在印度,那里的宗教信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宗教信仰在印度不仅留下了极深历史的印记,即便是在当代,它也几乎是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相比较而言,在中国,似乎很少有神学、神权的信仰给人们提供如此强烈的动力。然而,古埃及创造了金字塔这样宏伟的建筑与文明,印度、古希腊的文明与文化也曾辉.煌一时,为什么这些文明却断裂了?现在,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总体说来,这大概与宗教的两个面向不无关联:一方面,宗教给人提供动力;但是另一方面,宗教有时也会走向绝对化、极端化,这从十字军东征和古希腊的宗教战争中便可见一班
6、。在宗教战争中,对“上帝”的信仰走向了极端。但在中国文化中,这种容易陷入绝对化、极端化的倾向似乎是少有的。对比之下,中国文化中由祖先崇拜所带来的人文主义、人文情怀、人道意识走向是比较明显的。具体到孔老对话来说,一方面,孔老对话激荡着中国人本思想、人文情怀的发展与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孔老对话也具备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孔子关注人伦教化而特重诗书,老子则将孔子关注人道、礼教的思维提升到了道家的思维,关注人伦以外的天地背景,由此而与周易古经会通;孔子继承了殷周制度,开启了土阶层的主体,老子则开启了哲学的主干。总之,两者都继承了夏商周文明的成果,开创性地开启了中国的文化、思想、哲学,生生不息数千年。陈荣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 老子 对话 时代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