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性与舞台形象创造.docx
《假定性与舞台形象创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定性与舞台形象创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假定性与舞台形象创造摘要:前苏联戏剧导演梅耶荷德于20世纪初期提出的剧场“假定性”与“有机造型术”等主张曾对世界舞台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经常被理论家们与中国戏曲“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进行对照。本文着重探讨梅耶荷德舞台艺术主张及艺术实践与中国戏曲的异同。作者认为,梅耶荷德主张的舞台“假定性”与“有机造型术”在内涵、对演员肢体的重视等方面与中国戏曲有相似之处,但其艺术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具体的训练方法与舞台探索等方面又与中国戏曲存在明显差异。与梅耶荷德“假定性”艺术主张相比,中国戏曲”表意主义演剧体系”内涵更丰富,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成果更丰硕。关键词:东西方戏剧流派;梅耶荷德.;中国戏曲;假定
2、性;舞台形象创造在世界演剧史上,演员如何塑造角色、导演如何帮助演员进行舞台表演是戏剧理论家们关注的重点。基于艺术、文化传统与发展进程的不同,东西方曾拥有截然相反的理论主张与演员训练方法。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演剧秉持自然主义传统,将“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视为舞台演出与形象创造的主要方式,由此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舞台艺术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戏剧交流日益频繁,西方舞台艺术家们渐渐摆脱自然主义的束缚,将目光转向探索舞台假定性与演员肢体训练上来,并通过一系列舞台实践重新定义舞台演出。在此过程中,梅耶荷德是具有代表性的舞台艺术家。他曾供职于斯坦尼斯拉夫
3、斯基领导的莫斯科艺术剧院,在斯氏体系的指导下完成多部话剧作品的舞台演出。但因为艺术主张与舞台观念不同,梅耶荷德于1902年离开莫斯科艺术剧院,在随后的舞台生涯中不断探索舞台“假定性”,并提出“有机造型术”与“构成主义”演剧主张,至今仍是舞台演出与演员训练的重要理论参照。现实已经证明,20世纪中后期西方舞台演剧是一个逐渐“向东看”的发展过程。原本泾渭分明的东西方舞台艺术在20世纪以来呈现出许多共性。这些共性也让理论家们重新审视中国戏曲。本文将目光聚焦于中国戏曲的表意主义艺术特质,将其与西方现代演剧流派重要的一支一一梅耶荷德演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在艺术主张与舞台形象创造方法上的异同。假定性:反
4、叛传统与坚持传统梅耶荷德所主张的舞台“假定性”,从内涵上来说认为一切舞台表演均是虚假的,与现实生活相左。它们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而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故“假定性”舞台支持者反对一切将舞台打造为幻觉剧场的艺术手段,他们希望扭转大众的一些观念。“傻瓜!他们到剧院里去寻找如同真的一样的东西。真是活见鬼!殊不知戏剧就其本质来说,是不能同真的一样的。”1P276“戏剧就其本质来说是假定性的,这就意味着它一定要排除一切有自然主义之嫌的东西。”1P259梅耶荷德是西方最早对自然主义舞台传统提出质疑的导演之一。他在一次次自然主义舞台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演出的僵化与腐朽,这些已严重阻碍了舞台艺术的发展。故他强烈要求
5、承认舞台“假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更多新形式以打破自然主义的僵局。梅耶荷德的“假定性”主张与中国戏曲的“假定性”在内涵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梅耶荷德在1935年看到梅兰芳的表演时惊为天人,直呼:“在梅兰芳的剧团里,我看到普希金告诉我们的这个原则得到了最理想的体现。”1P277但在舞耋主张的产生与形成上,梅耶荷德却与中国戏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过程。梅耶荷德是在西方传统写实主义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话剧演员。他最初在莫斯科爱乐学院接受莫斯科艺术剧院创始人之一一弗拉基米尔涅米洛维奇丹钦科组织的表演训练,后于1898年进入莫斯科艺术剧院,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丹钦科的指导下出色扮演了特列普列夫(海鸥)、屠森
6、巴赫(三姐妹)等自然主义舞台角色。但由于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对莫斯科艺术剧院艺术主张产生质疑,梅耶荷德于1902年离开剧院,前往外省开展自己的舞台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了“假定性理论主张。与梅耶荷德“假定性”理论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不同,中国戏曲的“假定性”本质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觉形成的。“中华美学是中华民族在长达四五千年的历史行程中逐步创立并完善起来的,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有自己的一套范畴,而与西方美学大相径庭。”2PI这套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以“诗言志”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一种是以老庄哲学与魏晋玄学为代表的写意传统。以“诗言志”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曾产生史记(司马迁)、兵
7、车行(杜甫)等经典作品,以老庄哲学与魏晋玄学为代表的写意传统也产生了李白、嵇康等伟大的艺术家与大量优秀的书画、诗文作品。东方戏曲艺术是“写意传统”的艺术产物。”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处于审美本体地位的是象境以及由它们构成的意象意境境界等。“P1.东方戏曲艺术家们为了达到写意的审美境界,排斥在艺术创作中再现现实,主张创造“假定性舞台”以创造美感。他们在不断的舞台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桌二椅”“唱念做打”等舞台“假定性”创造方法,实践他们“美在意境”的艺术追求。概括说来,中国戏曲的“假定性”特点源于美学传统,梅耶荷德的“假定性”主张则源于对现实主义美学传统的反叛。在对“假定性”内涵的理解与实践上,中国戏
8、曲也比梅耶荷德更深入,延伸范围更广。对于中国戏曲来说,舞台演出本身便与真实相左,所以他们并不排斥通过“一桌二椅”的舞台布景与“以鞭代马”的虚拟程式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创造艺术真实。在戏曲剧本创作上,戏曲作家们同样以“假定性”作为最高艺术追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强调“非奇不传”,认为戏曲剧本最重要的创作原则便是“奇”。“是以填词之家,务解传奇二字。”3P25剧作家在创作戏曲剧本时,应着重考虑故事的传奇性。在情节建构上,应尽量构织新奇、有趣的桥段以激发观众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戏曲作者在编织剧本结构时,往往旁设颇多副线,使剧作情节跌宕越伏、妙趣横生。以牡丹亭一剧为例,汤显祖在讲述杜丽娘与柳梦梅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假定性 舞台 形象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