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6发热.ppt
《病理生理学6发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6发热.ppt(3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概 述1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2代谢与功能的改变代谢与功能的改变3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一、正常体温的相关概念一、正常体温的相关概念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37,一昼夜上下波动不超过一昼夜上下波动不超过1 1 。正常体温: 腋窝 36.237.2 舌下 36.537.5 直肠 36.937.9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生理性生理性 剧烈运动剧烈运动病理性病理性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月经前期月经前期应应 激激发 热 的 概 念发 热 的 概 念致致 热热 源源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2、移调节性体温升高(调节性体温升高(0.50.5)中暑,汗腺缺乏症中暑,汗腺缺乏症下丘脑损伤下丘脑损伤出血,炎症出血,炎症产热过度产热过度散热障碍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功能障碍被动性体温升高被动性体温升高体温体温调定点调定点发热激活物致热源细胞致热源细胞内生性致热源内生性致热源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来自体外的发热激活物来自体外的发热激活物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致热成分:致热成分:全菌体,外毒素全菌体,外毒素可溶性外菌素 致热外毒素 白喉毒素(1 1)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细菌细菌大肠杆菌淋球菌致热成分:
3、致热成分:脂多糖脂多糖(LPS)或称或称(endotoxin,ET) O-特异侧链特异侧链核心多糖核心多糖脂脂 质质A (Lipid A): 致热性和毒性的主要成分致热性和毒性的主要成分细菌细菌内毒素、外毒素的比较内毒素、外毒素的比较致热成分:全病毒体及所含的血细胞凝集素全病毒体及所含的血细胞凝集素流感病毒SARS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麻疹病毒感染致热成分:致热成分:全菌体及所含的荚膜多糖和蛋白质全菌体及所含的荚膜多糖和蛋白质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致热成分:致热成分:代谢裂解成分和外毒素代谢裂解成分和外毒素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4、梅毒螺旋体致热成分:致热成分:裂殖子和疟色素裂殖子和疟色素间日疟原虫 疟原虫的裂殖子 1、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2、类固醇产物、类固醇产物3、淋巴因子、淋巴因子 产致热源的细胞在致热源诱导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产致热源的细胞在致热源诱导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发热激活物IL-1TNFINF干扰素IL-6EPs单核巨噬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其它细胞其它细胞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正调节中枢正调节中枢负调节中枢负调节中枢视前区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下丘脑前部 (POAH)(POAH)冷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 兴奋产热兴奋产热热敏神经元热敏神经元 兴奋散热兴奋散热
5、 中杏仁核,腹中膈,弓状核中杏仁核,腹中膈,弓状核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 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通过下丘脑终板血管器通过下丘脑终板血管器 (via organum vasculosum laminae terminalis, OVLT) 通过刺激迷走神经通过刺激迷走神经(via stimulation of vagus nerve)(via stimulation of vagus nerve) 经血脑屏障直接进入经血脑屏障直接进入(direct entry through blood-brain barrier)(direct entry through bloo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 生理学 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