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绪论.ppt
《生物化学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绪论.ppt(5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Biochemistry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四版,张丽萍、杨建雄第四版,张丽萍、杨建雄.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三版,聂剑初等编,罗纪盛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第三版,聂剑初等编,罗纪盛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社, 1999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王镜岩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王镜岩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 1.平时:平时:30%,(包括出勤、,(包括出勤、作业、回答问题等)作业、回答问题等) 2.期中考
2、试:期中考试:20% (闭卷)(闭卷) 2.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50%(闭卷)(闭卷) 课程考核方式Chapt 1绪 论生物化学(biochemistry)即“生命的化学” 生物化学早期主要是用化学的,也用生物学的、物理学的以及数学的原理研究各种形式的生命现象; 至20世纪下半叶,生物化学进入其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时期,研究手段又有遗传学、生物工程学、生物信息学等介入。 因此,生物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领头学科。一、19世纪末以前是叙述生物化学阶段(一)尿素合成使“活力论”遭遇第一次打击 1828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的化学家弗里德利克魏勒(Friedrick Wohler)在
3、实验室里将氰酸铵(Ammonium cyanate)加热产生了尿素(urea)。 NH4CNO-CO(NH2)2(二)“燃烧”学说使“活力论”再次遭遇重创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在19世纪20年间提出来了著名的“燃烧”学说动物通过呼吸获取空气中的O2,氧化分解摄取的食物,产生水和CO2,并且释放热量,保持体温,维持活力。 李比希将食物分为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类主要成分,并提出物质在生物体内可进行合成和分解两种化学过程,物质代谢(metabelism)的概念。(三)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既然生命活动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化学反应又是在何处进行的? 1665年,
4、马尔塞罗马琵李(Marcello Malpighi)发现红血球(细胞)。同年,罗比特胡克(Robert Hooke)发现植物树皮细胞。 1838年(有说1839年),马采斯史雷登(Mattftais Schleiden)和汤奥多尔史旺(Thcodar Schwarm)证明:细胞是植物的结构。(四)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发现化学家恩斯特霍普席勒(Ernst Hoppe-Seyler)首次从血液中分离出血红蛋白,证明“血液的红色是由血红蛋白的颜色引起的”,并在1864年血红蛋白制成了结晶(Crystal)。 1877年,霍普席勒创立了德文生理化学杂志(Zeitschrift fur Physiolo
5、gische Chemie)。 这时,生物化学从生理学分出作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诞生。(五)酶是化学反应的主宰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首先证明,只有活的酵母细胞才能进行发酵。 1833年,在巴黎一个糖厂工作的安塞尔佩因(Ansechme Payen)和简弗朗修斯波骚兹(Jean Francois Persoz)从麦芽中分离出一种可使淀粉转变为酶的可溶性物质,即淀粉酶(diastase,后来化学家又称之amylase)。 稍后几年,细胞的发现人史旺又从胃液中分离出类似于如今胃蛋白酶的物质。(六)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在20世纪的头二、三十年,“酶的非蛋白质性质”一直束缚着人们的
6、科学思维,是詹姆斯萨姆奈(Jame B Sumner)(诺贝尔奖,1946)解除了这一科学禁锢。1926年,萨姆奈第一个成功地制备了尿素酶(Urease)结晶,并首次证明酶是蛋白质。二20世纪上半叶是动态生物化学阶段(一)糖酵解又称恩伯登麦耶霍夫途径细胞是如何通过分解反应获得能量的?由于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在很多早期工作基础上,终于在20世纪30年代末,科学家详细描述了无氧时葡萄糖的分解途径-(糖)酵解(glycolysis)的酶促反应顺序。古斯塔夫恩伯登(Gustav Embden)和奥托麦耶霍夫(Otto Meyerhof)(诺贝尔奖,1922)对葡萄糖酵解的分子演绎过程贡献最大,因此酵
7、解途径又称Embden- Meyerhof Pathway。(二)三羧酸循环是物质氧化分解的最终途径1932年,HansA.Krebs,KurtHenseleit发现了尿素循环(urea cycle)反应途径。1937年,Krebs又揭示了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 cycle)机制(诺贝尔奖,1953)。这些生物化学知识详尽描绘了物质氧化分解的过程,揭示了生命特征新陈代谢的化学本质,为认识细胞的功能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促进了生物科学领域的进步。(三)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偶联 1929年,CyrusH.Fiske,YellapragadaSubbarow和KarlLohma
8、n分别发现了腺苷三磷酸(ATP)。 1948年,EugeneKennedy和AlbertLehninger证明,催化三羧酸循环反应的酶都分布在线粒体(mitochondrion),线粒体内膜分布有电子传递体,可进行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反应。(四)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组成“中间代谢”网络 50年代末,由于很多代谢途径被揭示,确立了由合成代谢(anabolism)和分解代谢网络组成的“中间代谢”(intermediarymetabolism)概念。三、20世纪50年代生物化学发展进入分子生物学时期(一)螺旋是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形式之一 1951年,Linu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