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集古代官修政书之大成.docx
《《大明会典》:集古代官修政书之大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明会典》:集古代官修政书之大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明会典:集古代官修政书之大成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大明会典堪称承前启后,集历代官修政书之大成。与此前官修的唐六典相比,大明会典体量更大、内容更丰、条理更细;与私修的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相比,大明会典的权威性、系统性、应用性则更强。要言之,它是由明代官方主持修订,综合详述本朝典章制度的政书法典。修撰历程明王朝对编修工作极为审慎重视,从草拟到定稿历程长达百余年,最终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刊行天下,过程大体经历了洪武奠基、弘治启修、正德重校、嘉靖续修、万历定稿等5个阶段。朱元璋非常重视在统治上的建章立制。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他以唐六典为蓝本,编定了诸司职掌,记载了从开国到当年所创置的各种主要
2、官职制度。这是明王朝首次尝试以成文法典作为中央官署的权力规范和运行准则.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态势的变化,面对诸多新事务、新现象、新领域的不断涌现,体量单薄的诸司职掌显然难以涵盖并应对。加之,洪武后累朝典制散见叠出,均未及汇编,不足以供广大臣民遵照执行。于是,明孝宗朱祐槿在弘治十年(1497年)敕命大学士徐溥等在诸司职掌的基础上系统增补完善,5年后修成,御赐书名为大明会典。但遗憾的是,该书一直深藏宫廷大内未及颁行于世。正德四年(1509年),明武宗朱厚照命大学士李东阳等对弘治大明会典进行重校,并基本确立了全书的体例,亦称正德会典。明世宗朱厚熄执政时期,对正德会典又进行了2次增补,增幅多达5
3、3卷,世称嘉靖续纂会典,但也未颁行。直至万历四年(1576年),明神宗朱翊钧任命帝师兼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为总裁,重修大明会典,历时11年后终得正式刊行天下,世称万历重修会典o该书共计228卷,增补了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至万历十三年(1585年)间各部院寺监衙署事例。其首卷为宗人府,其下依六部、都察院、六科与各寺、府、监、司等为序,共计文职衙门226卷。另编录武职衙门2卷,分叙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等22卫,各武职之下多系有田土、户口、驻军、粮饷等详细统计数据。特点与价值回顾大明会典的修订全过程,彰显了诸多鲜明特征。一是全书由官方主持编修。皇帝亲自任命组建专班,以内阁大学士领衔督导,助以翰林院、
4、詹事府等清贵词臣参编,能够及时调集朝廷各类资料并不断更新汇编。二是全书体系体例严密。以中央衙门品秩高低亲疏为序,先文后武、以文为主,地方衙门附于中央衙门之后、南京衙门附于北京衙门之后,分门别类逐年将各自职掌权责系于其后。三是全书资料来源权威,均调取于当时各部院寺监与地方往来的各项官方文书、档案文件、现行条例等,都是有关明代国政的第一手文献,弥足珍贵。因此,该书一经刊出便被朝野上下奉为“国朝典制之圭臬,史称“以昭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成宪”;也是目前研究明代典章制度、行政法规、运行机制、管理细则等领域最重要最常用的原始资料。但学界对该书文本的性质却始终莫衷一是,呈现“行政法典”“法律汇编”“典制史
5、”“会典体史书”等众说纷纭之势。万历八年(1580年),领衔重修大明会典的张居正明确表示,“窃以会典所载,乃昭代致治之大经大法”,将会典定位为国家制度法典。清代官方在乾隆会典凡例中亦接踵其说,认为:“会典以典章会要为义,所栽必经久常行之制。兹编于国家大经大法,官司所守,朝野所遵,皆总括纲领,勒为完书。”显然,明清两代官方是将会典纳入国家律法谱系之中,并赋予其类似“母法”的地位。因此,不能将大明会典简单视为有明一代典章制度的官方史书或史料汇编,而忽略了它指导国家日常行政、规范各类衙署运行的律法功能。但如果完全用现代意义上的法学概念去解读大明会典,认定其为“行政法典”,似乎也难以成立。毕竟大明会典
6、中不仅记录了大量现行的行政律令、规章制度,还保留了大量前朝无所不包的“祖宗成法先帝诏谕”,以及各部门原订规章及其前后变化过程,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礼制诸层面。这些都绝非单一“行政法典”所能概括。故而,大明会典实质上应是开创了“会典体”的国家制度法典。此后,由大明会典所创设的相关体例,为清代所沿袭,先后刊印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5朝纂修的大清会典,以及相关则例事例等一系列衍生成果,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会典体”政书门类。治国理念正是由于大明会典被明代最高统治者赋予的地位,因此它在明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既是朝廷一切机构设置调整的法源基础,也是国家日常公务运行的工作指南
7、。众所周知,朱元璋为了避免权臣专断,废黜了在中国长达1500余年的宰相制度,”自是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原来由中书省下辖的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从原来的公务执行机构一跃成为中枢决策体系的主干,且各自为政,互为制约。而大明会典的内容体例,则深刻地反映出这一重大政治变迁,不再以食货、选举、职官等具体事务门类来汇辑材料,而是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中央官衙为经,再辅以相关章程法令、事例准则、典礼仪制为纬。比如,居“六部之首”的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下设文选、验封、考功、稽勋四大清吏司,肩负天下文职官吏举荐、迁转、考核、封赏、赠谥等重大人事权。其长官
8、吏部尚书,更号称“七卿之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足以与内阁首辅大学士、司礼监掌印太监相抗衡的明代政治三巨头”。同时,为了防范约束庞大的外朝行政系统,统治者们在修订大明会典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理念,建构了以六科给事中与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言官”)为核心的国家监察系统。根据大明会典的设计,六科给事中专注于程序监督,不仅可以对皇帝的诏令制敕进行审查复核,如有不当可直接封还;而且分别对应六部,专责对各级各类奏稿文案的形式与内容进行稽查,稍有谬误即缴还重拟。而十三道监察御史主要职掌在于行政监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署如有任何施政违失,他们便可公开上奏弹劾,甚至被授权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明会典 大明 会典 古代 官修政书 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