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 因材施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生为中心 因材施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王晓纯,于清华高校工程力学系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方工业高校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日本早稻田高校、日本茨城高校等高校任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者3年。从事机械工程、工程力学等方面的探讨工作;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力学学会监事长,工程力学学报编委。党的I-八大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化内涵式发展。从精英教化到大众化教化,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深化教化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化质量。日前,北方工业高校的分层教学、分流培育、分类成才人才培育模式的探讨与实践项目获得北京市教化教学成果特等奖。为此,记者特地采访r该校校长王晓纯。记者:您既是校
2、长,又是专家学者,犹如您做科学探讨,先有问题的提出,然后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请问学校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起先尝试分层教学、分流培育的?王晓纯:学校分层教学、分流培育、分类成才人才培育模式的实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背景因素,就是高等教化大众化教化阶段的快速来临。H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化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在大众化教化阶段,学生的爱好爱好更加特性化,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生的需求层次也呈现多样化。依据精英培育方向建立起来的高等教化模式和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多元的学生发展需求和多样的人才需求定位。高等教化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新问题、新特点,要求高校必需刚好转变教化理念
3、、提升教化品质,革新一刀切的粗放型教化,直面学生的基础差异、特性差异与需求差异,既保证教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够使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通过多样的人才培育模式和手段学有所成,成长为满意社会须要的具有专业实力和实践实力的优秀人才。受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影响,高等教化大众化对于一般高校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院校的影响。一个干脆的体现就是一般高校的学生生源分布差异增大,尤其是对于位于首都、省(市、区)会城市等有肯定区位优势的一般高校来说,这种差异更加明显。以学校为例,2008年,理工科专业高考录用分数极端差距(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为287分,前20$的学生平均分为577分,中间40%的
4、学生平均分为526分,后40%的学生平均分为489分。三条水平线落差明显,前20%和后40%的学生平均分差高达90分。分数上的差距干脆反映在学生入学后对于学习的需求以及将来期望值的不尽相同。面对这种学习基础与需求的个体差异,有必要对原有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培育方式进行变革,以满意学生的实际须要。为此,学校起先探究分层教学、分流培育、分类成才人才培育模式。记者:对于学生学习实力和特性特点上的差异,学校是如何定位人才培育目标的?对于不同的培育目标,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培育体系?王晓纯:学校依据学生学习实力和特性特点上的差异,设置了不同的人才培育目标定位。以理工科学生为例,我们设定了3种不同的目标定位:一是
5、探讨型人才培育定位,其目标是使约20%的学生考取硕士探讨生或出国留学,接着深造;二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培育定位,其目标是使约40舟的学生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三是专长应用型人才培育定位,其目标是使约40%的学生成为驾驭一技之长的工业现场应用工程师。为了实现不同的培育目标,我们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四种培育体系。一是建立分层教学的基础课课程体系。依据学生的不同起点和发展须要,我们对高等数学高校英语高校物理等公共基础课和力学电学等专业基础课实施分层教学,并依据阶段性考试成果实施动态调整机制,以保证分层教学中的科学性和公允性。二是建立分流教学的专业课课程体系。分流教学是指通过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针对专
6、业爱好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设置专业成组选修课,使他们能够依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技能培育方向,学习相关专业课程。针对工科专业,我们分别设置了专业基础提高类课程、实践实力类课程和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系列课程三大类课程的分流培育体系,分别用于有针对性地培育将来的探讨人员、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业现场应用工程师。这些课程之间的学分可以自由转换。三是建立分模块教学的跨专业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觉,为不同专业开设的同一课程,由于专业方向的差距,在课程内容的深度和课程重点的选择上须要有所取舍,以公共基础课高校计算机基础为例,总共48学时,以往全校采纳相同的教材与教学方法,这对各个专业而言明显不能很好地满意其
7、差异化的需求。为此,我们将其中16学时作为公共基础模块,面对全部专业开设;另外32学时,则依据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多种需求和与后续课程的连接要求,设置为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等6个模块,分别面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授课。这样既满意了工科学生的进阶需求,也适应了文科类、艺术类学生的技能需求。类似的课程改革还有高校物理夏变函数等公共课程。四是建立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实力,学校不断修改教学大纲,改进实践教学体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课程合理搭配,将综合实践课程、实践实力培育和素养拓展相结合,按层次、分阶段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目前,在工科专业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已占到1/3。记者:学校
8、在课程体系支配和实践教学设置上都为分层分流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那么,在教学管理方面又进行了哪些改进?王晓纯:建立分层分流教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核心,教学管理的改革是路径。只有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途径和方法,才能将分层分流教学的各个模块串连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为此,我们对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一是建立完善学分制教务管理体系。学校自1999年就起先对新生试行学分制管理。学校自主研发了配套的教务管理系统,并持续进行了三期建设。2002年,学校全面启用基于学分制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完全的学生选课H由以及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实力培育类课程的学分互认。2008年起先的二期建设
9、,着重对教学状态数据系统、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考试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升级。改进后,教务系统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状态数据管理功能,使学校相关部门能够刚好获得教学信息,随时监控教学状态。从2011年起,学校乂启动了教务管理系统三期建设,主要进行学分制收匏教务系统、过程限制系统、联合培育学生管理系统、教学运行子系统等方面的重新整合与开发,并在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努力使教务管理系统更全面地适应完全学分制管理模式。二是打造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为学生供应完善的科技活动条件,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了多层次、多
10、元化的学科竞赛支撑平台。另一方面建立了北京市级人才培育模式创新试验区、多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育基地和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还主动引入社会资源,联合日本三菱电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技术培训中心。为了增加学生的科技创新实力,学校与石景山区科委合作,开展了科园杯高校生科技活动,每年资助一批学生优秀科研项目。该活动已经开展了12年,帮助学生完成了400余项科技成果。三是放宽学生转专业的政策。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特性、特长,敬重学生的志向和爱好,学校放宽了本科生转专业的政策。近年来,学校转专业人数逐年增加,转专业学生在新专业学习状态良好。为了进一步因材施教,探究优秀人才培育模式
11、,学校H2012年起先创办了理工科试验班,择优选拔数理基础好的学生,按2年基础教化、2年专业教化的模式,进行单独编班,集中培育,着力打造宽口径、受合型、创新型的高级特地人才。记者:分层教学、分流培育、分类成才人才培育模式在许多方面都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完善,综合起来看,这一模式突出的创新点体现在哪些方面?王晓纯:总的来说,这项改革主要是实现了观念创新、模式创新、评价体系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一是体现在观念创新上。这一人才培育项目变更了单一目标的培育理念,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特性培育的新思路,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确立了分层教学,分流培育,分类成才的新观念。该模式做到了两个转变:将
12、以学校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将以教为主转变为因材施教。这一模式顺应了高等教化大众化的时代需求,符合中国高等教化的发展方向。二是体现在模式创新上。这一培育项目变更了培育模式趋同的状况,确立了分层、分流、分模块的新模式。这种人才培育模式特点突出,既是对现有课程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乂是对实践教学的功能拓展。分层教学的基础课程体系、分流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分模块教学的跨专业课程体系,集中了学校现有的优势资源,形成了科学高效的综合体系。该人才培育模式以特性化、人性化为基点,敬而每一类乃至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与生源质量、学生的发展方向及社会的人才需求相适应,增加了高校人才培育和社会人才需
13、求的契合度。三是体现在评价体系创新上。为了与分层、分流教学模式相匹配,我们变更了单一指标的评价体系,提出了保证质量、分解目标、因材施教的评价思路,确立了分层规范、分流考核、分类评价的新评价体系。四是体现在管理手段创新上。分层分流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管理的困难程度,须要学校在管理上引入科技化、信息化的手段。为此,学校变更了单一手段的管理方式,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分层、分流、分模块人才培育模式的管理制度,开发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已经为一些兄弟院校所借鉴和运用。记者:这一项目从个别院系的试点到整个学校的推行,至今已经实施了10年,取得了哪些切实的效果?王晓纯:该项目从2002年起先在
14、学校机电学院进行试点,到2007年在全校工科专业推行,再到目前理科、文科类专业的吸纳和借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在近几年就业形势特别严峻的状况下,学校各专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12届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7%以上。在保持学生较高就业率的同时,就业质量获得了大幅提高,每年有近百名学生进入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就业,众多学生进入百度、搜狐、华录文化等国内一流企业。二是考研率大幅度提升。学校2012届理工科专业学生平均考研率为23%,较上年提高T近8个百分点,其中,微电子学专业考研率达到40%,其他多个专业在20%左右。目前,该培育项目的第一个预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15、三是各类学科竞赛成果突出。2008年以来,在北京市同类院校中,学校在各类学生竞赛的参赛人数、一等奖获奖数量和获奖总数方面始终名列前茅。例如,2011年实行的全国高校生电子设计竞赛,在31所参赛的北京高校中,学校一等奖获奖数量和获奖总数均名列其次。又如,2012年,学校学生参加的62项各类校外学生竞赛中,获得全国和省部级奖项的学生有719人,占到全校在校生比例的7.1.%四是高校英语四级通过率稳居同类院校前列。从2008年2012年,高校英语四级首次通过率连续五年超过北京市首次平均通过率。从2008年2011年,连续四年位列市属高校前三名:学校A层学生近三年的首次平均通过率高达91.24机五是教化教学成果丰硕。在进行分层分流的教学实践中,学校编写了系列文字教材90多部、音像教材80集,解决了传统教材典型应用实例缺乏、与工程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其中,包括国家级精品教材】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北京市高等教化精品教材5部,北京市高等教化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2个。2009年,学校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分层分流人才培育模式创新试验区资格。2009年、2010年分别建立了两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育基地。2011年,经教化部批准,学校成为卓越工程师教化培育支配高校。2010年,北京市批准学校为北京市级高校生素养教化基地和市属高校中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