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克与千克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段二年级学科数学章节第六单元课题名克和千克的相识课时第一课时执教老师单位公溪镇学校老师姓名袁芳教学目标1 .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o克。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洁的计算。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教学重点1、知道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2、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3、知道1千克=100O克。教学难点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具多媒体课件、每组两个回形针、四颗糖、两个花生米、四个2分硬币、6个黄豆、一个果冻、一
2、个小蛋糕、1千克的物品。时间支配一、情境导入(3分钟)二、探究新知(25分钟)三、巩固练习(10分钟)四、全课总结(2分钟)课后小结备注教案内容克和千克的相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生谈话,了解起点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课件呈现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视察,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多重?分别用什么做单位呢?3、揭不课题今曰我们就一起来相识两个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课题。二、实践体脸,建立观念(一)感知1克的质量1、猜一猜通过一袋牛奶糖18克,内装6颗,得知1颗奶糖是3克。每位学生拿出1颗掂一掂,感受3克牛妈糖有多重。在另一只手上放一枚2分硬币,与一颗牛奶糖的轻重比较,猜一
3、猜这枚2分硬币可能有几克。(师:是不是一克呢?用秤来称验证)相识各种秤,指出可依据自己的须要选择不同的秤。2、称一称。(1)简洁介绍电子秤,并引导克用字母g表示。(2)用电子秤称一枚2分硬币,得知电子秤屏幕上显示还是“CT设疑激发学生思索.能用什么方法得到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称两枚硬币,称出“2克”由此得出2分硬币重1克。3、掂一掂闭眼感受一枚2分硬币(1克)的轻重,沟通感受,.4、找一找把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找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学生在物品盘中找一找并汇报。(如:一个钮扣、6个黄豆、2个花生米、两个回形针等)让学生介绍找到1克物品的方法,老师适时进行小结。为什么1克的黄豆个数多?
4、而1克的花生米个数少呢?5、小结(二)感知比1克重的物品质量1、盘子里除了有1克的物品,还有哪些物品呢?让学生估三种物品的质量,依据自己估计的质量,按从轻到重的依次进行排列,再用电子秤分别称,验证估的结果,若有误修正排列状况,直到正确。(一个果冻、一个面包、一包茶叶)2、掂一掂从三种物品中,找到最重的物品(100克)组内轮番掂一掂,感受100克有多重。(三)发觉1千克和100O克的关系1、算一算一个物品100克。再逐个递增,计算出10个100克的总质量是100O克。(一起数到1000克)2、称一称指名学生拎一拎,再放在台秤上称,问:怎么台秤上显示的是数字-V呢?启发学生发觉台秤上的1指的是1千
5、克。(简洁介绍台秤)顺势介绍千克可用字母kg表示。3、设疑激思同样的10个物品数出来是100O克,而放在台秤上显示的是1千克,想一想:1千克和100o克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4、读一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四)感知1千克物品的质量1、小组活动找大约1千克的物品:把找到的物品放到台秤上称;再轮番拎一拎感受1千克有多重。2、代表汇报介绍并展示本组找到的1千克物品是什么,说说自己拎1千克的感受。(例:2袋盐、5个苹果、一袋洗衣粉、一桶面条等)3、拓展思维1千克面条和装1千克的食品相比,哪个重些?通过议一议,称一称得出结论:它们质量一样。由此说明
6、:比较物体的轻重时.不能只看形态和大小。4、说一说说诞生活中质量可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C5、小结生活中,一般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较轻的物品质量用克作单位。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1、练习一、读出各种秤上显示的物品质量2、练习二、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3、练习三、推断4、练习四、看图提问题5、练习五,小组合作,估计出各组所给物品的质量,比一比,哪一组估计得最准?(指名学生上台展示结果并汇报)四、全课总结.拓展延长大家一起共享学习的收获。介绍数学小信息,进行思想渗透,并适度延长。板书:克和千克的相识质量单位:克(g)、千克(kg)100O克千克100Og=Ikg教学反思: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
7、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视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精、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相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详细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学问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忱,主动地去探究、去体验,主动地建构学问。一、在生活情景中发觉学问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好地驾驭“克和千克”这部分学问,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课前,让学生深化社会生活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
8、采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O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所以本节课的一起先,我就从了解学生的学问基础动身,关于克和千克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问”,让学生回忆熟识的生活情景,从而抓住数学教材中新学问的切入点。二、在动手体蛉中感受学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相识的基础,才智从动手起先c”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干脆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视察得到。为此
9、,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我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验学问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很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C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自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O克)的详细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O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o克。让学生在动手体脸中,精确建立概念。三、在实践操作中升华学问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相识假如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更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相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详细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识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C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口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相识物品的质量,并慢慢形成了肯定的技能,获得了主动的情感体脸。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学问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