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大气环流”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环流”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环流”专题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知识框架本专题基于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大气热状况、大气运动”;选择性必修一一地球运动、气压带风带”的知识逻辑进行单元教学融合。二、单元课标解读:1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力环流原理.并解稀相关现象。地面受热不均是这个大单元教学的逻辑起点.这个起点也可以再往前追溯到太阳平行光线在地球球面上的高度角不同。地表冷热不均一大气垂直运动一水平气压差异一大气水平运动2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大气运动大气环流1、热力环
2、流I尺度放大/2、单圈环流:地表冷热不均大i3、三圈环流:地表冷热不均+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气I环4、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地表冷热不均+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流I、5、季风环流:地表冷热不均+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海陆热力差异三、学习目标:1 .联系客观事实,举例说明风产生的原因以及各种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过设计实验模拟大气环流现象,验证本节所学。(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2 .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大小、方向的影响比较异同点。(综合思维)3 .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重要作用,分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4 .掌
3、握不同维度气压带、风带的差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复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特性。5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气候类型及成因。五、设计理念与思路1 .创造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和地理学术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2 .探究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创设情境发现或探究问题自主探究实践一一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总结一教师总结。六、教学过程:【情景探究一】大气运动的产生过程地表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情景探究二】热力环流:1、气压: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2、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假设
4、:地面受热均匀,则形成的等压面如下1004(百帕)100610081010冷热冷3、强调:气压的高低都是指在同一高度上相比较而言,在不同高度永远是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的.【情景探究三】单圈环流:【导入】大气运动实际上是非常发杂的,为此,科学家们一般采用还原法进行假设与推演,即将理想状态一步步还原至现实状态。对地球作出如卜假设:(D地表均质:(2)地球静止,不公转也不自转。【问题1】按照上述假设,太阳直射哪里?哪里受热最多?哪里最少?低U大气又是如何运动的?请尝试绘制出运动图示.D老虎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向气流执况【情景探究四】三圈环流:考虑地表冷热不均+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阅读课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环流 单元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