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目的】1、学问与技能:驾驭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J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3、情感看法价值观:引导分析人物的语言,领悟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驾驭文中弱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悟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先秦诸子包括能、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三、儒家思想与其论语:1、儒家思
2、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化家、儒家的创建者。管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化,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闻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志向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见中施之道,反对过与不与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2、关于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与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与弟子间相互谈论,是探讨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寰把它跟
3、高校中席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前后两章之间也不肯定有什么关联。四、整体感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五、小结:略六:作业: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其次课时教学内容:前三小节、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教学过程】(一)翻译第一小节【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特别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广。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二)翻译其次小节:【评析】这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主动入世的思想。儒家不提倡消极避
4、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卜.,也要独善其身,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卜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珍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三)翻译第三小节:【评析】:既有接舆对孔子品行的敬重,又有对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终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表现隙土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土的敬重。三、小结:略四:作业:习题二第三课时一、朗读并翻译第四小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粪:
5、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说是丈人责怪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勒,五谷不分。多数人持其次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人刚说了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其实,木率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旧保持,却抛弃r君臣之伦。这是儒家一直都不提倡的“二、朗读并翻译第五小节:【评析】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行为而为之的执若精神.“知其不行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很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行
6、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一般人对孔子的评论,三、思索问题。1、请同学们依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志向,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孔了的人生看法:主动入世;勇于担当:以天卜.为己任:知其不行为而为之2,探讨完成课后联系四:小结:选文展示孔子主见入世救国,以变更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行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五:作业:写一篇600字的文章:谈谈你是如何相识孔子“知其不行而为之”的精神的。(孔子,文天祥,史可法,布努诺,西西弗斯,留意不同侧面)六、板书:略当仁,不让于师教学目
7、标:1、驾驭木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学问,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实力。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3、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看法、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教学玳点: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G看法、深厚感情。教学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作为学生,一年到头几乎每天都要跟老师打交道。信任大家都特别关注自己的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跟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大家也肯定特别关切:孔子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们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呢?二、通读全文13串,把这些内容作一简洁分类。
8、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课文第1、2,3。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课文第9、10、11、12、13。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化与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特性魅力。课文第4-8三、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白己疏通。老肺明确:1,重要实词问题:毁、逾、伤。知、阶、邦家。2,虚词与若干句式的翻译:无以为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说明白。)仲尼岂贤于子乎(于:比)如之何其可与也(如之: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2),阅读第三则,自己疏通文意。老师明确:1,几个熟语理解好并积累应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9、,I懈之在前,忽焉在后,谆谆教化。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主要是翻译时,留意动补句式。3,这则内容有三: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方的手法:老师是怎样教化自己的;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读一读语录,理一理思路。二,学习其次部分“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阅读913则,学生结合注样疏通文意。第10则略过不看。老师明确:1,这几则里面,有几个后世常用的惯用语,留意积累: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2,留意“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个特殊句式的理解。三、学习第三部分“孔子对学生的教化与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特性魅力”。学生朗读,疏通第
10、4-8则。老师明确:1.理解好以下字词:若,诲人不倦,义不容辞,割鸡焉用牛刀,莞尔笑,子路不说,矢。2,语意略说:反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句。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悟孔子的生存才智。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受圣人情怀,领悟学习孔子的生存才智,提高品性修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驾驭重点字、词、句。难点: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悟孔子的生存才智。【教学方法】诵读法导读法探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世间的才智有很多种0孔子的才智不是解析“1+1为什么等于2”的那种才智,不是关起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
11、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才智。孔子的才智,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才智,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才智。今日,我们一起来领会一下孔子的生存才智。二、朗读并试背诵课文,巨习本课基础学问。三、品读课文,感悟人生。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对应卜列个问题,分组探讨,列举相关事例,完成口头小论文。并请各组代表总结发言。每组发言完毕,老师进行补充总结。1、选文中1、2则是孔子启示人们面对自己的无知的,其观点是什么?2,选文3、4、5是关于哪个话题的?3、选文8、9、10是孔子关于处理政事的思索,大家能从获得哪些启示呢?4、剩下的6、7、11、12则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其实人们的呢?老师总结1:聪慧的人应正视自己
12、的无知,并努力解决问题以削减自己的无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应实事求是,而不能胡乱揣测,妄卜结论。老师总结2:历史上知错能改,擅长纳谏的事例很多,如:唐太宗、刘邦等等。老师总结3:做事要按部就班,不能贪快,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口吃不了个大胖子”等;“竭泽而渔”“焚林而田”。老师总结4: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囹如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才智最终落实为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经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慢慢至于宏大或奇妙。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起先;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让我们吸取先贤的生存才智,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五、布置作业:整理木文所涉与到的
13、话题,就自己感爱好的话题搜集相关素材,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有实力的同学可以多整理几篇。【教学反思】孔子的才智体现在现实社会中。这节课设计为探讨课,让学生结合白己的生活阅历、联系现实进行解读。木文涉与的话题很多,故分组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量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很多同学都能够深化思索,踊跃发言,所举事例论据典型充分。相互探讨沟通,这既熬炼r他们的口语表达实力,同时也丰富了学问,扩大了视野,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课后的小论文让他们与时巩固r课堂内容,为提高写作水平更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足之处是本堂课容蜃较大,同学们发挥较充分,所以内容没有按时进行完,以后会特殊留意课堂容的支配。
14、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学问,逐步培育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实力。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详细准确的含义。3、r解木文的写作特色。体会外论语中“仁”的思想主见的道镌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二、教学重点1、翻译选段.2、整理文言学问。三、教学难点理解孔子志向人格的核心“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标准字音,听清断句。2、学生自由诵读三遍后齐读一遍。3,和学生起明确文言学问并且翻译文段。()文本解读:(1)文章中有几个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看法?明确: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颜渊、仲弓、樊迟、子贡。有
15、两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理解,即孔子和曾子。(2)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尽量运用实例)(整体感知文木)老师点拨:从大家的探讨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种“推己与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索,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绚丽多彩的。(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原委要告知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家依据一下三个问题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垂点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囹里A、什么是仁?B、怎样做才能达到“仁”?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5)老师和学生共同概括:A、什么是仁?明确:克己发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I欲达而达人。B、怎样才能达到仁?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警。C、施仁之后会怎样?明确:天卜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