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托宾q比率原理看国有股减持价格无关论.docx
《从托宾q比率原理看国有股减持价格无关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托宾q比率原理看国有股减持价格无关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托宾q比率原理看国有股减持价格无关论从托宾q比率原理看国有股减持价格无关论一、引言20xx年,减持国有股募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方法的出台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猛烈震荡。一时间,国有股减持问题成为理论界和金融业界探讨的焦点。回顾这场大张旗鼓的探讨,好像有几点已经达成倾向性的全都看法:(1)国有股减持方法的出台,是资本市场震荡的主因,或者说至少是股票价格下跌的干脆导火线。(2)减持方法所确定的定价方式成为实质性利空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减持价格的确定,市场各方和理论界都赐予了较多的指责,其主要理由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减持定价过高,使减持的国有股从市场上套取过多的资金,造成市场严峻“失血,这种突然
2、性的猛烈冲击迫使股票市场的价值中枢下移,以求在低位寻求新的供求均衡(陈久红,20xx);二是由于在改制评估和上市两个阶段,国有股已经升水两次,假如再按市场原则进行减持定价,同IPO和增发的股票进行捆绑销售,则明显有违公允原则(见王珠林、杨如彦等,20xx)0这些探讨大多过度地关注市场反应本身,而没有进一步挖掘国有股减持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从而都因未揭示国有股减持对市场影响的本质而缺少劝服力。本文不准备全面参与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而只是供应一个视察问题的角度。二、q比率与资本市场均衡总体而言,经济学家都不会否认资本市场是一个相对高效率的市场。这种高效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市场的信息流量
3、较多,信息流转速度较快,而且公开性原则执行得较好;二是因为资本市场的供求力气较为透亮,市场重建均衡的速度较快。而资本市场快速重建均衡的特征主要来自于其独特的套利机制(宋逢明,1999)。易于达成共识的还有,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主要载体,与实体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最干脆地体现在对投资的引导作用上。托宾的q比率(TobinKqRatio)就有效地刻画了资本市场的这种作用(托宾和戈卢布,2000)0q比率和无套利均衡正是本文分析资本市场均衡的两大工具。托宾q比率的标准定义是:依据金融市场估价的企业的价值对企业现有资本的税后重置成本的比率(奇林科,2000)o假如用MV代表市场价值,RC
4、代表重置成本,则q可表述为:q=MVRCoq比率的重要性在于,对每一项资本资产而言,它供应了一个存量市场估价与重置成本的对比度,从而对该资本资产的后续增量投资产生了干脆的影响。例如,住宅建设成本的增加会提高存量房屋的价值,而存量住宅的价格上涨也会干脆促进对新住宅的投资。这一机制同样适用于对企业的投资。所不同的是,资本市场为企业(从而也为企业的经营性资产)供应了一种连续而易变的市场估价,使这个市场变得更加难以把握,但其作用机制并无二致。市场经济运行的逻辑是,对于任何事实上正在被生产的可再生性资产来说,q的正常均衡值为Io假如q值大于1,则会刺激投资,从而使其投资超过重置和正常增长的须要;假如q值
5、小于1,则会抑制投资(托宾和戈卢布,2000)oq在1处获得均衡,正是无套利原则的要求。q值大于1时,意味着市场对公司的估价超过其重置成本,从而使企业投资后进入资本市场变现成为一种套利机会;反之,q值小于1则意味着市场估价低于其重置成本,从而使市场并购行为较之于干脆设立企业更为合算,而这明显不符合资本市场“无免费午餐的假设(NO-free-1.unchAssumption)o笔者将资本市场存在的这种套利机制称之为“q比率套利机制。一个简洁的托宾模型就可以形式化地说明这种基于q比率套利机制的市场均衡(托宾和戈卢布,2000)o用K表示资本存量,I表示总投资,6表示折旧率,则总投资I和资本存量K之
6、间的动态关系可表述为:附图图1q比率套利均衡机制K,t=K-1.+bt-K,t-1.=(1.-)K1.t-1.+1.t基于无套利原则的要求,总投资是q的增函数。在图1中,左边象限的横轴表示在某个时点上的资本存量,右边则表示在一个规定时段内的资本流量。投资者对股权的需求即为存量需求。假设资本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由于受到外部冲击(如贴现率下降),投资者对股本的需求增加,这时,Kd会马上升至Kdo由于短期资本的存量供应是既定的,新的均衡点将位于B点。与此同时,提高了的q水平会使新的投资流量增加到1.由于此时总投资超过折旧(1.5Ks),因此净投资额为正。正的净投资意味着资本存量在渐渐增加,经济将趋于新
7、的稳态均衡点J在点C,q复原到1的水平,但此时,资本存量已增至Ks净投资重新归零。这就说明了高的q比率刺激投资的机制。反之则反是。凯恩斯在通论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依据凯恩斯的逻辑推理,假如建设一家新企业的成本高于购买一家类似企业的成本,资本家就没有理由建立新的企业;而另一方面,假如一项新工程虽然造价很高,但只要能让其股票在交易所顺当上市并有利可图,则人们未尝不行进行该项投资。世纪之交的网络泡沫是这种逻辑的典型例证:在网站赚钱还只是一个概念的时候,假如让这些CEO们烧自己的钱,则多半CEO会宁愿让才华消耗在试验室里;正是资本市场对网络股票的疯狂追捧才造就了轰轰烈烈的网络投资。三、中国资本市场:
8、q比率角度的阅历视察q比率已成为经济学家视察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然而,关于这一指标的阅历结果一般却是令人悲观的(奇林科,2000)o尽管如此,由于q比率背后无可辩驳的逻辑,经济学家们通常并不怀疑这一指标的有效性。关于q比率的经济结果问题,至少有以下三个客观的理由:一是可能涉及错误的衡量和测算,尤其是对重置成本的衡量。因为企业的重置与一项资产具有明显的区分,完全有可能因为企业家实力供应不足而导致这一市场的套利行犯难以达到志向的状态。二是因为资本市场具有精良的组织和很高的技术效率,从而使得资本市场对公司的估价灵敏又易变,因此,在资本市场上,市场估价与资产重置成本之间的差异及其持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率 原理 国有股 价格 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