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史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读《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docx
《元代文史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读《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代文史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读《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元代文史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读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回顾21世纪以来的元代文史研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由广博转向了精深。清代纪的曾论元代学术,称“元儒之学主于笃实”。当代学者犹能秉承“笃实”品格,以深度的文献整理为基础,审视成见,破除偏见,抽绎创见,形成了元代文史研究的新建树、新风气和新格局。其中,查洪德先生主编的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大象出版社,拟分四辑出版)可谓典型。全书共10册,320万字,收辽金笔记18种58卷,元代笔记25种138卷,计43种196卷,首次对辽金元笔记文献进行了最大规模整理。从学术发展史的视角来看,本书的重要价值至少有二:一是腐续了百余年来元代研究传承谱系,在方法路径方面彰显了
2、元史之学的新时代品格。二是扩大了对元代进行冷学科研究的范围对象,在史料文献方面呈现了元代文学的多样图景。鹿埃元代文学研究传承谱系晚近以来,元代研究在几代学者的苦心经营之下,形成了既有阶段性又具连续性的传承谱系。其中,文学一门由王国维、陈垣、吴梅等肇基,经邓绍基、李修生等营建,到杨糠、查洪德、张晶等学者一辈,成为蔚为大现的专门之学。无论是广义的元代研究,还是专门的文学研究,在整体的学术发展史长河中,能引导流向、塑形崖岸和筑建码头渡口的关键合力有三:一是理念的史新,摒弃了元朝是“漆黑一团”“野蛮落后”的狭隘认知,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研究。二是视野的扩展,能够同时考量到有元一代的世界性
3、和民族性两大特征。三是文献的整理,注重汉文文献、民族文献、域外文献的全面拓进。其中,史料文献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础和实证主义的圭枭,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以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脉络,百余年来的元代文学研究又可概划为全元曲时代、全元文时代和全元诗时代,全辽金元笔记的整理出版,承前启后。在元史之学和元代文学研究的维度之外,从历代笔记文献终理一脉来看,全辽金元苣记的问世,也是继全唐五代笔记全宋笔记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集大成之作。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正式发行后,学界和社会反映强烈,称其“补辽金元文献终理中笔记史料重大空抉”“有助于多学科研究”,是“百科全书式的资料宝库”等。改革开放初期,元史大家杨志玖讲授
4、元史的治学门径,特别提出元史研究的一个特点就是“研究上的困难性”。洪德先生长期致力于元代文学史料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丰硕,是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但是面对浩瀚零散的辽金元三代笔记时,也曾有过“五难”之叹:一是确定收录目录难,二是文献获取难,三是统一规范难,四是考证三朝语言、人名、地名难,五是借鉴前人既有整理成果难。不过,辽金元笔记文献的整理难度大,意义也大。对此,本书在整理过程中,编纂尽力求“全”,校勘全力求“精”,研究努力求“新”,由之,前人的“笃实”之方、实证之旨,在新时代产生了“精深”之效。这种学术品格的示范意义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结合理论性和可操性,对辽金元苣记”作出了清晰界定、划
5、出了明确边界。这是一项需要首先解决但很难解决的工作。从清代纪的所谓“大抵随意录载,不限卷帙之多寡,不分次第之先后。兴之所至,即可成编”的笔记提法,到近现代“笔记小说”的广泛使用,再到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内容杂、形式散”的界定,及戴建国主编全宋笔记又从正反两方面对“笔记”加以归束。前贤的众多表述,面对辽金元名记实际时,仍有不少1舒。对此,本书结合辽金元笔记实际情况提出:笔记是随见随录,随手记录或摘录,不具备严格体例,非系统性,非有严密体系、非想象虚构的著述。名正则言顺,据此调查发现辽金元三代存世的邕记至少有290种共907卷,数量之多是之前普遍认定的四倍。其二,严格体例标准,规范工作流程,以深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 元代 文史 研究 深化 拓展 金元 笔记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