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Meta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脾化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Meta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健脾化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Meta分析健脾化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Meta分析健脾化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Meta分析吴小双刘素嫂杨叔禹福建中医药高校暖门高校附属第一医院糖尿病探讨所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健脾化湿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1.D)患者肝功能、血脂、B超等指标改善的有效性。方法:在PubMed和知网、万方以及维普等数据库中检索健脾化湿法治疗NAF1.D的临床随机比照试验的相关文献,探讨人员接受RevMan5.3时其进行数据提取和整理。结果:14项探讨,I1.1.O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例被纳入探讨,其中健脾化痰湿法605例和西药组505例。数据显示健脾化湿法组临床有效率SR=
2、1.20,95%CIT.111.31,PO.001)、肝功能A1.T(MD=-4.51,95%CI:-6.79-2.23,PO.001)、AST(MD=-2.57,95%CI:-4.07T.08,PO.001)、GGT(MD=-10.82,95%CI:-19.921.73,PO.05)、血脂TC(MD=-O.59,95%CI:-0.84-0.34,PO.001)、TG(MD=-O.35,95%CI:-0.52-0.17,PO.001)、HD1.-C(MD=O.2,95%CI:0.060.33,PO.05)、1.D1.-C(MD=-0.51,95%CI:-0.9-0.13,PO.05)、B超变更
3、(0R=2.74,95%CI:1.36-5.55,P=0.005)均优于西药组(均PO.05)0结论:与单纯西药相比,健脾化湿法治疗NAE1.D有效且平安,但由于提取的文献存在病例数少、随机方法不明确、未安排隐藏、未发觉双盲试验等诸多问题,须要开展更为严格的随机比照试验供应临床证据。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健脾化湿;Meta分析;作者简介:吴小双(1991-),女,福建中医药高校硕士探讨生,探讨方向为内分泌疾病的基础与临床。收稿日期:2017-07-14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3661)Received:2017-07-14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中医积证痰证胁痛及肥气病等范畴1。中医认为饮食
4、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以及痰湿体质等因素均可引起脾虚湿蕴、痰浊聚肝,最终导致脂肪肝的发生。临床上诸多医家接受健脾化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良好疗效,但尚缺乏疗效和平安性的系统评价。为客观评价健脾化湿法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本探讨接受循证医学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健脾化湿法干预午酒精性脂肪肝的随机比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供应参考。1方法1.1文献检索策略在CNKb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中文文献,中文检索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脂肪肝、NAF1.D、健脾化湿、随机比照。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外文文献,英文检索词:Nona1.coho1.icFatty1.iverDisea
5、se,Fatty1iver,ActivatingSp1.een-.StrengthenSp1.een,全部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今。1.2文献纳入与解除标准1.2.1纳入标准1.2文献纳入与解除标准1.2.1纳入标准纳入文献需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2002年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的NAF1.D诊断标准(草案)或2006年2月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3;(2)随机比照试验;(3)干预措施为健脾化湿法与西药组或中西药组比较。1.2.2解除标准(1)非RCT探讨;(2)文献内容涉及动物试验及个人阅历、综述类文献;(3)中英文以外的文献;(4)自身前后比照的探讨;(5)无相
6、关结局指标的探讨;(6)重竟发表的以及数据存在可疑的探讨。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由两名评价员分别对文献题目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后阅读全文,提取和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交叉核对,如遇分歧由第三方确定共识看法。提取的数据包括:(1)探讨设计概况,包括基本信息(题目、作者、发表时间、样本数)和基线特征(年龄、性别)以及干预措施的方法和疗程、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有效率、A1.T、AST、GGT.TC.TG、HD1.-C.1.D1.-CxB超)等;(2)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4主要内容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安排隐藏、盲法、数据的完整性和选择性报道结果等。1.4 统计学方法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异
7、质性分析:通过标准检验、P值0.10.1检衡量异质性,125%时异质性较小,25%I50%为中等度异质性,50$则探讨结果间存在高度异质性5。当PO.1和150与接受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反之则用随机效应模型。效应量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接受WMD.OR或RR分析统计量,均以95%CI表示,PO.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文献筛选状况及纳入探讨的特征初筛1207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1MO篇,英文67篇。进一步筛选后,剔除不合格文献I193篇,纳入合格文献14篇,共1I1.O例探讨对象,其中健脾化湿组605例,西药组505例。具体流程见图Io2.2 文献质量评价探讨基线
8、:M篇文献6T9均具体描述了探讨对象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男女构成比例等方面的比较。偏倚风险:14篇文献6T9提及随机分组,但只有8篇9,10,12,13,14,16,17,18提及具体的分组方法,其中3篇10,14,18为按随机数字表组,2篇9,13按就诊依次进行分组,2篇1677接受B超分层及就诊依次进行分组,1篇12接受B超分层进行分组,其余6篇6,7,8,11,15,19未提及,此外,14篇文献6-19均未提及是否接受盲法、安排隐藏,存在实施高偏倚可能。图1纳入探讨的基本特征下载原图表1纳入探讨的基本特征下载原表表2纳入RCT质量评价下载原表图2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图3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
9、总结下载原图2.3临床疗效评价2.3.1临床有效率评价2.3临床疗效评价2.3.1临床有效率评价14篇文献679报道了临床有效率,各探讨间为中度异质性(=25.8,P=O.02,1=50%),接受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后分析,健脾化湿法较西药组能提高NAFIJ)临床有效率,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OR=1.20,95%C1.1.11.31tP0.001)o见图4。2.3.2肝功能变更A1.T变更。14篇文献6-19均报道了A1.T,各探讨间异质性较大(=41.49,P0.001,1=69%);接受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后分析,健脾化湿法较西药组更能降低A1.T表达水平,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W)=-4.51,9
10、5%CI:-6.79-2.23,PO.001)见图5。(2)AST变更。除1篇文献外7,其余文献均报道了AST,各探讨间存在中度异质性(=24.33,P=O.02,1=51%),接受随机模型合并后分析,健脾化湿法较西药组更能降低AST表达水平,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MD=-2.57,95%CI:-4.07-T.08,P0.001)。见图6。14篇文献6-19均报道了GGT,各探讨间存在异质性较大(=1361.38,PO.001,1=99%),接受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后分析,健脾化湖法较西药组更能降低GGT表达水平,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MD=-IO.82,95%CI:-19.92-1.73,P0.05
11、)。见图7。2.3.3血脂变更(1)TC变更。除2篇文献外8,10,其余文献均报道了TC,各探讨间异质性较大(=60.46,P0.001,1=82%),接受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后分析,健脾化海法较西药组更能降低TC表达水平,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MD=-0.59,95%CI:-0.84-0.34,P0.001)o见图8。(2)TG变更。除1篇文献外8,其余文献均报道了TG,各探讨间异质性较大(=72.06,P0.001,1=83%),接受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健脾化湖法较西药组更能降低TG表达水平,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MD=-O.35,95%CI:-0.52-0.17,PO.001)。见图9。图4组
12、间临床有效率比较Meta分析下载原图图5A1.T水平比较Meta分析下载原图图6AST水平比较Meta分析下载原图图7GGT水平比较Meta分析下载原图图8TC水平比较Meta分析下载原图图9TG水平比较Meta分析下载原图(3)HD1.-C变更。5篇文献9,11,13,14,18报道了HD1.-C,各探讨间异质性较大(=17.10,P=O.002,1=77%),接受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健脾化海法较西药更能降低HD1.-C表达水平,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MD=0.2,95%CI:0.060.33,P0.05)见图100(4)1.D1.-C变更。4篇文献6,9,10,14报道了U)1.Y,各探讨
13、间异质性较大(=12,P=O.007,1=75%),接受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健脾化湿法较西药更能降低1.D1.-C表达水平,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MD=-O.51,95%Ck-0.9-0.13,PO.05)o见图I1.o2.3.4B超变更评价4篇文献12,13,14,15比较了B超的变更状况,各探讨间异质性较小(=2.53,P=O.28,1=21%),接受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健脾化湿法较西药更加有利于B超变更,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0R=2.74,95%CI:1.365.55,P0.001)。见图图10HD1.-C水平比较Meta分析下载原图图111.D1.-C水平比较Meta分析下载原图图1
14、2B超变更Meta分析下载原图2.3.5平安性评价有5篇文献7,12,1577报道了不良反应、包晓丹等7报道中药组有轻度便滤5例,后自行缓解;王琼12报道中药组有1例出现胃肮不适,1例出现大便稀,比照组中有2例出现稍微的胃肠道恶心,有1例出现过轻度胸闷,数口后均缓解;贺倩倩等报道中药组和比照组均未出现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孙建光16报道中药组出现轻度腹泻2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逝;孙建光17报道治疗组1例胃院不适,1例轻度腹再,比照组2例稍微腹胀,1例轻度胸闷,均未做特别处理,数口后F1.行缓解,其余9篇文献6,871,13-14,1879未报道有不良反应的发生。3探讨目前,NAFIJ)的治疗
15、措施主要包括调整饮食、限制体质量或减肥等20。中医治疗NAFu)渐渐得到关注,而且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基本病机为脾虚、肝郁、痰浊、瘀血等痹阻肝脏脉络,而脾虚运化无力、痰滉内生是脂肪肝发病的内在基础,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21云:盖肝性急善怒,其清上行则顺,下行则郁而肝木之所以郁土虚不能升木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郁。医学衷中参西录22提出:欲治肝者,原当升降脾胃,培育中宫,脾中富气化而敦厚,纵听肝木自理。临床上大多医家也均从脾论治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探讨共纳入合格文献14篇,共1110例探讨对象。Mcta分析结果表明健脾化湿中药对NAF1.D患者的肝功能、血脂、B超等指标的改善优于常规西药治疗,5篇文献7,12,1577报道了不良反应,但患者症状稍微,大多能自行缓解,证明健脾化湿法治疗AF1.D具有肯定的效果,平安牢靠。本探讨同时存在肯定的局限性:(1)异质性较高:纳入探讨样本量有限,所接受的诊断和解除标准不同,且健脾化湿的中药大都为阅历方,药物组成不尽相同,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的选择也都不同;(2)偏倚性较高:随机方法、安排隐藏、盲法的实施均不明确,在肯定程度上降低了本探讨的牢靠性;(3)缺乏随访:无法了解健脾化湿中药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长期疗效以及药物相关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