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心得纯干货值得收藏.docx
《伤寒论学习心得纯干货值得收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学习心得纯干货值得收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伤寒论学习心得,纯干货值得保藏。伤寒沦是中医讲辨证论治的第部好书,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辨证论治,首重八纲,伤寒论首先说明白八纲辨证的方法。虽然它并没有明文提到八纲,但事实上到处都是讲八纲辨证,而且讲得特别详细,一一都出诸实践,有理、有法、有方、有药,不落空谈;是中医书籍中最切合实际的一部著作,所以历代中医师都特别重视,注释者亦最多,这些注家,对仲景的精义各有发挥;但也正因注家繁多,人自为说,因而莫衷是,反晦原意,致有注释看得越多反使人有糊涂之感,我认为这是得失相等的。其实,伤寒论的原文,除个别句文外,般还是很好懂的,及内经不同。内经是古代韵文,例如“日阴日阳,日柔日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
2、化,品物成章”等。伤寒论则是古代白话文,譬如“啬啬恶寒,浙渐恶风,翕翕发热”等句,都可能是当时的俗语、形容辞,都给保留下来了。可见作者的本意,就是要使人易于了解,而不是有意使人费解。当然,其中也有部分是韵文式,那是另一回事。因此我主见读白文,不读注解本,尤其是西医师学习中医,对医学及文学都有确定的基础,不看注解,多读原文,不为一家之言所拘,则更能发挥独立思索的作用。读的方法,可拣为数约占卜之六七的、简单看得懂的先读;然后拣约占十之二三的、不易懂的读;最终再读那些很难读的条文,为数不过占特别之一:醇厚说,这些难读的条文,实在已属可有可无的了。这是一。二伤寒论的八纲辨证方法,是以六经为基础的。讲到
3、六经,就必需承认两点:第一点是承认经络学说,伤寒论的六经,是及经络学说分不开的,详言之则分手足卜二经,合之则为六经。其次点是承认伤寒论六经及内经热论六经的一样性。有些中医同道,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思想上很混乱,他们好像承认经络学说,又好像不承认经络学说;好像承认伤寒论是内经之发展,又好像及内经不同,这是不对的。尽管伤寒论中在某些枝节地方及内经有些不同,但它的思想发源、理论指导,是及内经一贯的。仲景在他所著的金匮中,如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等篇内,也说明这个问题。其意义即是:外邪侵扰,由肌媵经络而腑而脏,是其常;由经犯脏,或径犯脏,是其变。常者轻,变者重:常者缓,变者速,各有
4、其确定的过程。故离开经络而谈六经,其弊也浅;分割伤寒论及内经中的六经为两回事,其弊也拘。要知内经热论是依据经络来讲的,它所举的六经症状,虽然不够完全(伤寒论作了很大的补充),但终归是依据经络而表达的,其详细症状,在临床上都可以看得到,怎么可以说它是不同呢?其中最大的误会点,是在内经说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的两句话。人们认为伤寒论的一:阴病多是宜温,三阳病也不尽可汗,无法说明内经的两句话,遂认为仲景伤寒论是特创的见解,及内经不同,不是一个体系,其实完全不合。要知道内经热论是单论热病在六经的变迁,它始终是一热证,后世刘河间心知其意,故云“六经传受,自始至终,皆是热证”,所以在三
5、阴可泄。所谓“泄”,不确定是用“下”法,但是包括“下”法在内。譬如少阴病之急下存阴,是热病,是“下”法;同时少阴病之黄连阿胶汤证,旨在养阴泄热,也是热证,也是“下”法。而“三日可汗”之意,也不是说三阳经都要发汗,而是三阳经可从汗解。太阳不必说,少阳上焦得通,津液得卜.,胃气因和,激然汗出而解;阳明欲解时,里气通,壮热退,也多是从汗解的。而整个伤寒论却是论六经的各证(主要是伤寒),以其范围广、改变多,补充了内经之不及,补充了详细方药,比起内经来,是大大的发展了。我经常说:仲景的伤寒论丰富了内经热论的内容,叶天土的温热论又丰富了伤寒论的内容,它们是相互联系而发展着的。假如执而不化,强加分割,则势必
6、步步荆棘、到处是冲突了。三如承认伤寒论的六经是从内经热论六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话,由是而知伤寒论决非仲景个人所创作,也决非个人阅历,因为个人阅历,不行能如此丰富而精确。更不是个人的推想及杜撰,假如是杜撰,那是经不起考验的,又不足为训了。我的看法,伤寒论有三种文字,不能视同仁。第一种是已经总结为规律性的颠扑不破的文字。譬如太阳病之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少阳病之口苦咽干目眩;阳明病之胃家实;太阴病之自利不渴、腹满时痛:厥阴病之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少阴病之脉微细、但欲寐等等,均是主要规律性文字,必需记熟的。六经主要方剂,如太阳之麻、桂、大小青龙、桅豉;阳明之葛根苓连
7、、白虎、承气;少阳之大小柴胡;太阴之理中:少阴之白通、四逆;厥阴之乌梅、当归四逆等,亦是主要规律方剂,也是必需熟记的。其次种是个别阅历,其中可能掺杂后来诸师记录用方阅历之语在内。譬如宋本伤寒论29条、30条,证象阳旦、四逆、脚挛急、澹语等同时并见,治法以先复阳、后复阴,最终用卜治其澹语。这方法是否妥当?值得考虑。诚如杨杏园所谓“从未见过,古人亦无此条例”,真是见道之言。这一类阅历,当然还应重视,但毋须过分,及第一种的条文相比,两者不能同等看待,假如一律看待,反钻入牛角尖了。第三种是四言韵文式,的文字,这及伤寒论正交朴实无华、字字着实的文字文法,绝然不同,不行能是一个人的手笔,这可能是王叔和所加
8、入的。例如116条:“微数之脉,慎不行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功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就是四言韵文一类的文字。当然我们也要重视,但非原作,就不能及规律性的文字一视同仁了。所以必需分别此三者的不同,方能很好地读伤寒论九至于文字上面有传写错误的,善如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就明明是传写的错谩了。白虎为清热之剂,如何说是里有寒?白虎汤并不能退表热,如何说是表有热?以前注家对此条各有所解,振振石.词,有的说“寒”字是作“邪”字解的;有的说“寒”是指远因而言,今已郁而化“热”矣;有的说“寒”字古人作“痰”字解,详引古书以鸣其博。此均为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论 学习心得 干货 值得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