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疼痛定义、分类及解剖学机制.docx
《临床疼痛定义、分类及解剖学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疼痛定义、分类及解剖学机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临床疼痛定义、分类及解剖学机制疼痛定义2020年7月16日,国际疼痛学会(TheInternationa1.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IASP)重新对疼痛(Pain)进行了定义: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并添加了六条附加说明(Notes):(1)疼痛始终是一种主观体验,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疼痛与伤害性感受不同,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感觉神经元和神经通路的活动并不代表疼痛。(3)人们可以通过生活经脸和体验学习、感知疼痛并认识疼痛的实际意义。(4)个体时自身疼痛
2、的主诉应该予以接受并尊重。(5)疼痛通常是一种适应性和保护性感受,但疼痛同时也可对身体机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6)语言描述仅仅是表达疼痛的方式之一,语言交流障碍并不代表一个人或动物不存在疼痛感受。疼痛分类1 .伤害性(nociceptive,来自组织损伤),如机械性、化学性、温度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感觉。2 .神经性(neuropathic,来自神经损伤),通常表现为刺痛、烧灼感或电击感。这种疼痛常见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中风后疼痛等情况。3 .可瞿性(n。CiP1.aStic,来自敏感的神经系统),该类型的疼痛在机制上不同于由持续炎症和组织损伤引起的伤害性疼痛和由
3、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性瘩痛。造成这种疼痛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疼痛和感觉处理的增强以及疼痛调节的改变起着重要作用。类型疼痛的特征是:周围和中枢疼痛敏化,对疼痛和非疼痛刺激敏化,常和疲劳、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抑郁和焦虑、对环境刺激敏感等有关。疼痛解剖学机制产生和感知疼痛的神经系统由3个部分构成,包括传入通路(输入机制)、中枢神经系统(中枢机制)和传出通路(输出机制)。1 .传入通路一疼痛感受疼痛的起点是痛觉感受器(nociceptors),这些感受器是专门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察觉到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痛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肌肉、关节、内脏和其他组织中,能够感知不同类型的刺激:
4、机械性刺激:如切割、挤压或撕裂。热刺激:如高温或低温。化学性刺激:如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组织胺等)或环境中的刺激性化学物质。当痣觉感受器被激活时,它们会将刺激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外周神经传递至中抠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的分类如卜.表所示,A类神经纤维有腑鞘,根据纤维直径和传导速度的递减可分为四个亚类(Q、6、丫、6),A纤维与快痛密切相关,呈高速度传导(2-25ms),其疼痛定位准确,常呈尖锐样。C神经纤维与慢性疼痛密切相关,其无髓鞘包裹,呈低速度传导2ms),疼痛持续时间更长,常是扩散性的并且沉闷(情绪)。外周神经的分类如下发所示,A类神经纤维有前鞘,根据纤维电径和传导速度的递减可分为四个亚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疼痛 定义 分类 解剖学 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