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 教学设计.docx
《文言文两则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两则 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题第1课文言文两则课时2课时课题L文言文两则学弈课时第一课时执教班级六年班学校广州市天河区新塘小学日期一、教材分析:这两篇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
2、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
3、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二、学情分析: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加上之前学过两篇古文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会联系注释和上下文来学习古文。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坚持以朗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
4、文言文的兴趣。四、教学重难占:1、引导厚生正确朗读、背诵课文。2、能结合注释读懂每句话,了解文章内容。3、从课文中体会到的道理。五、教法和学法:本文首先通过预习,让学生初步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接着,开始详细学习生字词和课文。最后,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分享自己对文章见解。六、教学准备:PPT课件七、教学过程设计:(见下表)环节与时间目标与内容策略与活动评价与落实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让学生初步对孟子有初步的了解。1、教师谈话:文言文,孟子生平介绍。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3、释题:学弈。4、引导学生质疑。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2、倾听能力。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
5、初知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教师范读,激发兴趣。3、学生多形式读课文,读顺课文。4、小组朗读竞赛1、学生多形式朗读;2、小组竞赛,激发学习兴趣;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能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文章大意。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与”“为”“弗”“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1、学生合作学习2、学生发言,引导
6、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谈理解。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感悟道理,有理有据的表达观点。1、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2、前一人与后一人的学习态度对比。3、学习结果怎样?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4、生结合课文,有理有据的表达观点。5、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联系实际说一说。6、背诵课文。有理有据表达观点。五、布置作业1、完成阳光学业评价第1课;2、背诵第一课。板书设计:1.文言文两则学弈学弈、两种学习态度两种学习效果专心致志课题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课时第二课时执教班级六年班学校广州市天河区新塘小学日期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这两篇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两则 教学设计 文言文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