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创新素养的相关因素及政策建议--基于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实证研究.docx
《中国学生创新素养的相关因素及政策建议--基于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学生创新素养的相关因素及政策建议--基于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实证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学生创新素养的相关因素及政策建议-基于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实证研究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国家、社会及个人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我国在2008年就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即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教育要为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服务。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基础。这就要求教育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中小学阶段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实施
2、创新教育,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将为学生未来的创造发明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对未来国家整体创新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实践创新也是18个基本要点之一,需要着重进行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首先需要找出与学生创新能力相关的各种关键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政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研究期望通过对影响学生创新素养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创新素养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有关政策设计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本文探究的是学生创新素养的相关因素,因此首先要明确界定学生创新素养构成,然后再分析与创新素养相关的各种关键因素。(一
3、)创新素养为了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确定创新素养的内涵和维度。国外对创新能力、创造力有过许多研究。美国21世技能联盟针对未来社会的职业需求和挑战,提出了包括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生活与职业素养在内的三大核心素养。创造力和创新作为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一个维度之一,其内涵包括在工作中展现创造和发明才能;能提出和实施新的想法并把新想法传播给他人;对新的、不同的观点持开放的心态并积极回应;能实施有创意的设想,为出现革新的领域做出具体的、有益的贡献。综合来看,创造力是个人知识、能力、个性和态度、动机等因素构成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某一两种特殊能力的表现.创造力是指每个正常人或群体在支持的
4、环境下运用已知的信息发现新问题,并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产生某种新颖而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人格因素是创造力的关键因素。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格林(E.I.Green)提出创造力由10个要素构成,即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里、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等。日本创造学家进藤隆夫等人提出创造力由活力、扩张、结力及个性四个要素构成,其构架包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戴维斯(C.A.Davis)对已有的创造性人格研究进行了元分析,提出创造性人格特征包括12个方面:(1)智力属于中上等,但
5、并不一定超常;(2)观察力,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很敏锐,能发现常人不注意的现象;(3)流畅性,思路畅通,新思路、新观念不断涌现;(4)变通性,能一叶知秋,举一反三;(5)独创性,常常发表超出常人的见解,用特异的方法解决问题;(6)精致性,凡提出设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思熟虑,加以改善;(7)怀疑,对世事抱怀疑态度,超脱世俗;(8)持久性,不怕困难,坚持始终;(9)智力的游戏性,表现出天真的赤子之心;(Io)幽默感;(II)独立性;(12)自信心。盛晓娟等对国外7位心理学家提出的22个创新人才特征进行梳理,得出5个主要特质:充满好奇心、意志坚定勤奋努力、性格独立、有理想有抱负又兴趣广泛;而对其他领
6、域的16位国外学者提出的30多种创新人才素养的梳理,表明被广泛认知的5个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喜爱冒险、坚定不移专注、洞察力、变通包容性、独创性。综上可见,创新素养是指个人不仅具备潜在的创造力,能够善于吸收、处理和创造信息,进行自主的开拓和创新,而且还具备合作精神、处理人际关系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参与或带领团队进行创新的能力。本研究主要关注在知识学习基础上的创造力的个性品质特征。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创新素养包括以下5个维度:一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养的核心能力。创造力就是要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并获取新的收益,其核心是知识创新,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创新要具备习惯于
7、寻求与他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或行动方式,如积极挑战阻力、挑战习惯,以创造性方式进行思维和采取行动,包括动机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性、主动性、对问题的敏感性等.创造意识能使人们自觉地关注问题,从而发现问题,做出创造性成就,而创造精神往往是成功的关键。二是问题解决能力。许多心理学家将创造力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创造力是生活智慧的积累。创造的本质是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尝试自己选择的想法或方案是否可行。在这一环节中,可能会在实践中遇到新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完善方案来解决,同时也可以作为新的挑战,开始又一轮的创造过程.三是意志力,即耐受挫折的能力。在创造、创新的过程中,常常要面对
8、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失败,需要具备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毅力;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品质,这些都是创造力所必需的特质.达克沃斯(A.Duckworth)的研究发现,坚毅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四是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创新非常强调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沟通及交流,在协作互动中促进目标的实现及创新,沟通交流、清晰表达自我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五是分享意识。在解决高复杂性问题时,越来越需要采取团队式工作系统,以整合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应变与创新能力.在团队活动中,创造性想法往往发端于个体,然而这些想法会在团队讨论中得到进一步的分享与发展。具备合作与分享意识是团队创新中的重要素质。(二)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学生 创新 素养 相关 因素 政策 建议 基于 数据 分析 模型 实证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