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哲学的视角看中国哲学研究.docx
《从汉语哲学的视角看中国哲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汉语哲学的视角看中国哲学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摘要“中国哲学”始终处于一种自我肯定与否定的矛盾中:中国哲学往往被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却失去了哲学在文化中的特有地位:中国哲学被归之于从三皇五帝开始到孙中山结束的中国传统否学,这又失去了中国哲学的当代形象;中国哲学被归类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等并列的哲学二级学科,这又从学科体制上失去了当代中国哲学的应有地位.结果.当我们如今谈论中国哲学时,必须要加上某个定谙,以确定我们用这个语词究竟是指什么.在这里,我主要是从“汉语哲学”这个概名出发来讨论中国哲学,为我们重新认识和定位当代中国哲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引言:问题背景汉语哲学问题甫新进入当代哲学讨论的话感,与中国当代哲学自觉意识的
2、兴起有直接的关系.20世纪初期,陈康先生雷经发过这样一个誓言.带里未来的国际哲学界传铭因为不慌汉语而第到遗愣,因为未来的哲学可能就是以汉语的方式表达的哲学。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提出汉语哲学问即,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中国哲学面临一个新的转型,这不仅体现在我Q接受了百年的西方哲学发展历史后所需要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当代中国所面对的各种问即,这些问题是否能铭以神学的方式加以解读.当代中国哲学应当以何种方式出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哲学虫新展现在世界哲学舞台,而是中国哲学应当以种新的方式讨论哲学问卷.这种新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不同维度,比如,一方面,是对传统哲学的一个重新改造,另一方而,是
3、如何以我们所熟悉的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来讨论中国现行的向Sfi.因而,围绕这个出场方式引发了中外之争和古今之争等不同的学术争论。关于中外之争,今天的中国哲学依然处于与西方哲学的不对等交流中,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始终没有接脱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制约.因为“中国哲学”原本就是在西方哲学的框架之下被确立起来的.所以,中外之争是一种历史观思但古今之争却始终存在,今天讨论的几乎所有哲学何题都不是来自于当下,而是来自于过去。因而,今天讨论的很多问遨是否能绯以当下熟知的方式加以处理,或者以我们所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表达传统的问题,这正是中国当代学者面临的一个理要话牌.脏么,汉谱哲学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中国哲学的特疔
4、品质,还是试图用汉语的方式来友达哲学的一般观念,这是两个不同的问超.如果我们仪仪满足以一种新的方式展现传统中国哲学的话,那么,汉语哲学早就出现了,央至在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之前我们就己经有了自己的哲学。倒是,如果我们是以中国特有的语言结构或者表达方式来诉说中国竹学可能具有的普遍意义,那么.汉谙哲学就有了一个新的指向,这不仅是指对传统哲学的改造或齐说以汉语的方式来发达传统西方哲学同8S,更羽要的是.以汉语的方式来讨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如果我们大致观察一下70年来国内的中国哲学研究,就会发现,“中国哲学”始终处于一种自我百定与否定的矛盾中:中国哲学往往被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却失去了哲学在
5、文化中的特有地位:中国哲学被归之于从三皇五帝开始到孙中山结束的中国传统竹学,这又失去了中国哲学的当代形象:中国哲学被归类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等并列的哲学二级学科,这又从学科体制上失去了当代中国哲学的应有地位,结果,当我们如今谈论中国哲学时,必须要加上某个定谱.以确定我们用这个谱词究竟是指什么,必须承认.我不是中国哲学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做过系统研窕,在这里,我主要是从“汉语哲学”这个慨念出发来讨论中国哲学,为我们H1.新认识和定位当代中国哲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中国传统思想的表达方式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路径按照目前通行的理解.汉语哲学研究首先需要从对汉谱谱音结构的分析入手,这涉及到
6、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或者说中国传统思想的表达方式.虽然汉语结构分析在汉语言学中挣到了充分的讨论,但语言的表达方式所承敦的思想内容相哲学意义似乎并没有在汉语言学中得到强调。例如,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讨论了汉语的字词句即他的“词句论”),也讨论了汉语的表达式(即他的“蒐畸论”),还讨论了汉语表达式的各种关系(即他的-关系论”),但唯独没有讨论诣古与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讨论汉语文法对思维方式形成的垂要影响,在现行的汉语言学研究中,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似乎都集中于语言形式的实证研究,而缺少对语言表达式与语言内容即思想的关系研究.汉语哲学研究就是试图从这种关系研咒入手,力图说明汉谙这种特殊
7、的诺吉表达形式究竟是如何反映了汉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又是如何影响到汉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的.汉语表达式的第个明显特征是其指步方式,即“能近取髻”,以借喻和类比的方法来传达语词的含义,而这个含义本身在原衣达式中是没有得到清晰表达的,这是中国语言表达的特有方式,即以借喻的方式或者是类比的方式来表达事物或对事物的认知.汉谙表达的第二个特征是,以取象的方式强两字形和外部世界之间的格切联系.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过程,就是以取纵方式表达中国人时犷物的理解.汉语表达的第三个特征是言不尽意的方式.“子FhH不尽言,官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JT系辞上金“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三国
8、志)这不仅强谓了字形和意义之间的解择方式,还涉及在形义之间生成新字的各种方法,包括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由于汉语本身不存在单独的标音系统,因此,汉语的标音就只能借助于文字本身。这就使得汉文字在汉语文化中占据芾独特的地位:我们对汉语文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对汉文字的理解而实现的.因为汉文字记教了中国文化的所有历史,也传承/中国文化的主要精神.在这种意义上来看,研究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分析我们的汉语文字,进而研究汉语结构对中国文化形成的作用,或者是从中国文化观会中挖掘汉语去达方式的JE要影响。反观70年来国内的中田哲学研究,可以发现这样一线值得注意的现象。首先,中国哲学研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 哲学 视角 中国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