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中医专科(不含中医骨伤医院)医院评审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中医专科(不含中医骨伤医院)医院评审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二级中医专科(不含中医骨伤医院)医院评审标准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第二章队伍建设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
2、组织实施。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第三章重点专科建设一、专科建设成效显著,亚专科设置合理,专科床位、设备、人员等达到规定要求。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专科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科常用中医诊疗技术。四、专科中医特色突出,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六、专科可独立开展专科常见临床
3、技术,具有专科急症的救治能力,现代诊疗技术应与中医诊疗技术相结合。七、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八、开展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积极开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专科临床研究工作。第四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二、参照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中医特
4、色的康复服务。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一、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二、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三、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剂、煎煮符合要求。四、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建立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并落实。五、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六、积极开展个体化特色中药服务,挖掘整理特色中药
5、疗法和传统中药加工方法,并推广使用。七、临床药师参与中药药物治疗,促进安全与合理用药。第六章中医护理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健全,中医护理管理职能及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职责明确。二、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中医护理人员配置合理。三、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四、积极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人次逐年上升。五、开展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并持续改进。第七章文化建设一、医院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二、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中医药文化。三、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四、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五、参照中医医院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6、,开展中医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第八聿“治未病”服务一、医院为发展治未病服务提供支撑。二、治未病科功能定位准确。三、治未病科基本条件满足业务需求。四、按照要求规范提供治未病服务。五、积极开展中医健康宣教,为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指导。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二)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保持适度规模,医院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280张,科室设置、每床建筑面积、人员配备和设备、设施符合二级中医专科医院基本标准。二、医院服务(一)医院有改善诊疗环境,
7、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具体措施,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三)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加强投诉管理。(四)为住院患者提供营养指导、配餐、煎药等相关服务。(五)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三、应急管理(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主管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二)遵守国家法
8、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认真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要求,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三)有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应急队伍,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四)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的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五)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四、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一)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
9、予以保障。(二)承担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教学和实习,承担本地区中医专科医师培养任务。(三)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工作,有具体规划、实施方案,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四)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中医药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开展与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的调查研究,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第二章患者安全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二、确立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三、有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五、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和压疮发生。六、有医院感染风险防范机制
10、,保障患者安全。第三章医疗质量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一)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细化并严格遵守18项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核心制度,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二)合理设置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三)有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有医疗关键环节与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医疗、护理等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四)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临
11、床诊疗指南;有医疗技术(包括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重点医疗技术和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全院医疗、护理、医技质量实行监管,并建立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协调机制。(五)科室负责人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接受质量管理培训,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二、医疗技术管理(一)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二)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与管理办法。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三)制定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12、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疗技术风险。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一)临床检验质量管理1 .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2 .有实验室安全流程,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遵照实施并记录。3 .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4 .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5 .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途径,保证临床咨询及时受理与处理,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使用实验室信息的服务。
13、6 .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行严格比对和质量控制。(二)医学影像质量管理1 .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2 .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3 .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有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和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4 .制定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一)感染性疾病管理1 .执
14、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健全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有重点传染病防治专家组。3 .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4 .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5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向公众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咨询。(二)医院感染管理1 .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
15、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2 .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3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4 .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5 .有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实施监管与改进。6 .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7 .消毒供应中心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8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五、住院诊疗管理(一)由符合法定资质的医务人员按照制度、质量管理要求、诊疗指南与规范,对住院患者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二)科室负责人全面负责本科室住院诊疗,各级医师职责明确并落实,加强入院检诊与患者病情评估,落实知情同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