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圆圆和方方》PPT课件教案参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语言活动《圆圆和方方》PPT课件教案参考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园圆和方方是一个主题单一明确,情节简单有趣,语言生动浅显,容易吸引幼儿的一个幼儿故事。故事中的园圆和方方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各自自夸,并且在“梦境”中还互相攻击对方。最后“梦醒”了才知自己不对,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各自都有不足和长处,懂得了:圆圆有圆圆的优点,方方也有方方的优点。圆形和方形物体是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周围环境中都有,可以说是贴近幼儿生活的物品。但是幼儿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不仅对这些物品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还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要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而应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
2、计的终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1 体会故事中圆园和方方对话的趣味性,并偿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2 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圆形和方形各有优点,人们都离不开。3 让幼儿明白:同伴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重点:圆形和方形的各自用处很大。难点:理解“为什么有些物品一定要做成圆形或方形的”。三、说活动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1、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和方形的物品。2、挂图、录音机、语言磁带。3、教具圆形,方形各一个,字卡。4、“圆形”,“方形”头饰及相关“圆形”,“方形”的图片卡。四、说教学和学法1、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
3、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封闭式的提问方法
4、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圆圆说了什么?方方说了些什么?它们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法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理,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2、说学法。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同时还用游戏法加以巩固和理解活动内容。五、说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物品,引入课
5、题。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对。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是关于它们的。名字就叫圆圆和方方”。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一遍故事。提问:(1)刚才,你们听到的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圆圆和方方是谁?它们因为什么在争吵3、请幼儿顷听故事录音。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教师注意将孩子的口语提炼为故事中的语言。4、教师分层次讲述故事。第一层:从第一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提问:圆圆说了什么?方方说了什么?第二层:从第六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提问:圆圆做了一个什么梦?这些东西能换成圆形的吗?为什么?第三层:从第九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提问:方方做了一个什么梦?这些东西能换成圆形的吗?为什么?第四层:从第十一自然段讲到结尾。提问:圆圆和方方的话有道理?吗?5、幼儿边看挂图边听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6、游戏;以“图形宝宝找家”结束教学。六、活动延伸:让幼儿在教师内外寻找圆形和方形的物品并讨论:它们能否换个形状?这个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有些物品可以是圆形的,也可是方形的。如:桌子、板凳既可是圆的也可是方形的。而有的就不能改换,如:风琴,太阳等等。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