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20240630应势而变:系统视阈下地方政府的执行策略研究 基于M省全面“省直管县”的调研分析.docx
《调研报告:20240630应势而变:系统视阈下地方政府的执行策略研究 基于M省全面“省直管县”的调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20240630应势而变:系统视阈下地方政府的执行策略研究 基于M省全面“省直管县”的调研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应势而变:系统视阈下地方政府的执行策略研究基于M省全面“省直管县”的调研分析伍嘉翼一、问题的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这对新时代的改革方向和顶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执行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如何减少地方政府出差错的可能,更有效地贯彻落实政策,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新兴议题1。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中存在一个现象:某些政策最开始讨论热烈、执行干劲十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走向并不明朗。在这一过程中,地
2、方政府的执行策略是如何变化?如何理解这种执行策略呢?区别于“选择性执行”“2适应性执行”3等对执行机制的整合性识别,执行策略是关注同一政策在不同时期呈现的执行样态,聚焦于对同一政策的执行“是否因时而动“”何以因时而动”,是一种动态演化的理论范式。在理论脉络上,执行策略的动态演进,体现为执行中的变量是不断生产、迁移和结构化的。既有研究主要对“内部变量“外在变量“这两类变量进行了识别。从“内部变量”来看,学术界主要考察执行主体的运作规则和组织结构,强调了执行主体的能动性。以地方政府为单位,部门目标与政策目标是否一致4、激励水平和约束水平如何5、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是否形成特定的价值格局6等,政策执行
3、的职责整合度出现波动,体现了权力运作的权宜性、变通性和短期性。一些研究表明,以地方官员为单位,领导的“注意力分配”7、原政策的收益是否大于政策变通收益8、持续增压下基层干部的动态承压9,是导致常规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的执行转换的机理,直接影响其行为执行波动,不断扩展政策的弹性空间。从“外部变量”看,学术界主要聚焦于政策调试与制度激励。基于政策的性质,有学者聚焦“政策模糊”的议题,认为地方政府会“在执行中规划”,通过向上级主管部门寻求解释、寻找相对明细的政策替代、实践纠偏,对执行的力度与效度进行谋变10。一些学者聚焦“政策明确”的背景,认为伴随着政策的适用度和优先度的变化,会影响地方执行的变化1
4、1。特别是当同一类政策呈现高密度的颁布时,实质是不断动态添加的政策补丁,衍生性和系统性政策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政策执行随时势不同而动态波动120基于制度的激励程度,有学者指出部分政策的激励效应较小,由此导致在基层推动的积极性流失,产生政策空转与细化的动态演进13。在制度红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会通过操作化,不断实现政策套利。当政策赋予的激励强度较弱时,基层政府难以动员其他社会成员的参与,对能否有效达成统整的集体行动产生影响14。基于以上论述,学术界全面展现了政策执行策略的曲折与流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拓展的空间和可能,但仍然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首先,在研究对象上,相关研究关注行为主体,或关注政策
5、演进,但对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同时关注的讨论并不多。其次,在研究视野上,既有研究多用静态的某一变量概念来捕捉流动的横剖面,呈现单一、零散的场景化探讨,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复杂多变的政策执行过程。实际上,在不同情境下,同一岗位的地方官员领导风格不同、不同岗位的部门利益不同;同一政策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配套制度不一致;不同政策的政策红利、政策定位等都有区别,不同的变量组合生成各异的执行策略,有待于系统性审视。二、理论框架与案例介绍(一)分析框架在政策执行领域,基于“模糊-冲突”模型,Mat-Iand细化了政策运作与行动者的执行系统。即当政策模糊性和冲突性双低时,政策以行政性执行的方式推进;而政策模糊
6、性低而冲突性高时,政策多以政治性执行的方式推进;当政策模糊性和冲突性都高时,易形成象征性执行。当政策模糊性高而冲突性低时,会产生试验性执行15o这一理论模型较为有效地突破了单一视角下对政策执行的理解,突破了传统执行研究中“自上而下模型”或“自下而上模型”在执行过程方向性上的局限,通过识别不同类型的政策执行策略的支配性要素,增进了人们对执行过程的理解16。然而,模糊冲突模型对政策执行的解读并非完美,该模型忽视了宏观上“制度环境”对政策执行的外部作用。正如权变理论所认为的,不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不同,特别是环境处于不确定性及快速变化特征的环境,对此提出机制设置等更多要求。基于系统理论中的“动态能力”
7、视角,管理学家菲德勒(FredFied1.er)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强调对执行中“制度环境”的关注。基于所处的内外环境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执行方法,因此,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强调执行方向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条件寻求最合适的执行模式。在这一基础上,弗里蒙特E卡斯特和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强调环境的开放性,提出了系统权变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它处于与其环境的持续性相互作用之中,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且仍保持其能量的转换。任何
8、处在社会分系统的组织必须具备四种特质:适应环境、达成目标、统一协调和形态维持。不同的子系统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而不存在普遍使用于这一政策的执行原则,究竟采用哪种执行策略,要视组织所处的具体条件来确定17。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Mat1.an“d政策-执行主体”模型,进一步借助于权变理论中对“制度环境”的讨论,建构“政策-主体-环境”的系统分析框架系统”论(System)作为探讨系统内部各部分的互动、功能和动态演化的分析视角,既考察不同子系统对执行策略的推动情况,也探讨政策权变对行动主体的交互作用,为理解政策执行策略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见图DO(二)案例介绍为了探究政策执行策略的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研报告:20240630应势而变:系统视阈下地方政府的执行策略研究 基于M省全面“省直管县”的调研分析 调研 报告 20240630 系统 视阈下 地方政府 执行 策略 研究 基于 全面 省直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yzwku.com/doc/153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