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制教具探索水蒸气凝结的奥秘 论文.docx
《用自制教具探索水蒸气凝结的奥秘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自制教具探索水蒸气凝结的奥秘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用自制教具探索水蒸气凝结的奥秘摘要:教科版小学科学水珠从哪里来一课中通过叙述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一装有碎冰的玻璃杯外壁有小水珠产生,让学生.思考和探讨“水珠从哪里来”这一问题.书中只是让学生观察这一现象,从而进行猜想,然后便给出结论,未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教材中,装有碎冰的玻璃杯放置于裸露的环境中,无法排除无关因素是否对水珠产生有膨响,使得实验缺乏严逆性:且水蒸气肉眼不可见,无法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无法直接验证水珠是由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这一结论。本实验旨在利用自制教具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特制密封箱体,排除r干扰因素,明确了水珠的来源:湿度传感器将密封箱内水蒸气的变化通过数值直观地
2、展示出来,解决了水蒸气不可见的问题。利用制作的创新实脸教具,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视察实监现象,便可直观地得出结果与结论“关键词:自制教具,水蒸气凝结,湿度值,湿度传感器,创新实瞪教具一、水的形态变化之水蒸气凝结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在自然界中以:种形态存在,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水的三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三种形态的水相互转化,共有6种方式,分别为:液化、汽化、凝华、升华、凝结、凝固。(见图1)图1水的形态变化区水蒸气的凝结现象,是气态的水遇冷凝结成液态水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如:冬天在室外呼气,空气中会形成水雾:夏天自来水铁管外壁产生的水珠:冬天进到温暖
3、的室内,眼镜片上会出现层水雾等。二、教材中未解决的问题关于水蒸气凝结的内容,在2001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中的笫5课中有介绍.书中通过叙述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一一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引出问题:玻璃杯外嬖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教材中该部分的内容在现象陈述方面过于简单,有失严遂,同时也缺少对问题的详细分析和直观展现,容易给学生造成疑惑,难以很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具体来说,教材该部分内容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 .对现象的陈述过于简单,缺少科学的严迎性书中在探讨出现在玻璃杯外壁的小水珠从哪里来时,是将玻璃杯置r桌面,让学
4、生进行观察、猜测。玻璃杯外壁与玻璃杯内壁、人体等空间都未做处理和隔离,在这种情况卜,玻璃杯外壁产生的水珠,可能是杯内的冰、观察者或其他因素导致,无法排除无关干扰因亲,有失推理的严i革性。2 .肉眼无法观察到水蒸气,学生无法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玻璃杯外壁的水珠,实际上是由于玻璃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杯凝结形成的。但是,观察者的肉眼无法观察到水蒸气,也就无法直观地观测到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过程。同时,在实验中学生看到杯中有冰,则可能会将玻璃杯外壁产生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联系在起,从而导致无法获得正确的结论。三、创新教具,解决问题1 .特制密封箱体,解决玻璃杯外壁的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要想正确地
5、分析和解答“水珠从哪里来”的何髭,就需要有科学、严逆的实验过程,教材中只简单叙述生活现象的不足之处在于玻璃杯的外壁呈开放状态,水珠的来源有很多种可能,无法得出必然的结论。针对这种情况,需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水珠出现的干扰原因,具体来说,可以制作一个箱体,在箱体上挖一个圆孔,圆孔大小与即将准备的玻璃杯杯口的大小致,目的是将玻璃杯刚好能放进箱体,并I1.玻璃杯的上边缘要高出箱体,这样就可以使玻璃杯外壁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内,该空间体枳一定,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物质,也没有其他接触物。现以箔者教学时制作的长30cm,宽30cm,1.20cm的箱体为例做详细介绍。(1)准备一个直径为15cm,高为23Cm的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用自制教具探索水蒸气凝结的奥秘 论文 自制 教具 探索 水蒸气 凝结 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