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实操-材料入库如何做好价税分离.docx
《成本实操-材料入库如何做好价税分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实操-材料入库如何做好价税分离.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财税做账会计实操文库成本实操材料入库如何做好价税分离情况是这样的,我们是制造企业,仓管材料入库时候分不清含税不含税,于是一刀切都按含税入库。但是材料又分普票和专票,种类有几百种,一个月下来入库记录有上千条。这上千条的记录都需要会计去核对入库的价格是否正确,这无疑是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我在工作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非常苦恼,每个月到了月底,都需要拿着入库单和发票一核对,发票没来的时候就需要去找合同,但发现合同有些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就只有去找采购,采购大爷(不是口误就是大爷)高兴还给你找找,不高兴的话压根都不会理你。工作在各种内耗中无限拖延,成本计算只需要一两天,核对工作却迟迟无法结账和完成。但
2、是会计结账和报税都是有法定截止日期的,为了不延误报税,只能有啥核对啥,先结帐报税,等次月发票来了以后再红冲或者反结账。有些没做过的朋友可能不太明白,这不就是货来票没有来的正常业务吗?但是做过的就知道,当月领用了入库价格不准确的原材料,发票来了以后做暂估处理,产生的差异是需要红冲产成品或者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加工作量的同时,还可能会引起税务预警,并且成本分析中材那块就会不准确,材料往来账也会出错。引起的连锁是1+1=5的效果。当然问题总是存在的,总需要想办法解决,我的前任会计是个小白没有多少经验,为了简化这个问题,就逼库房按照发票上的金额和数量入库,这样既不会产生数字价格上的差异,也不会产生入库数
3、量上和合同的差异,似乎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刚到公司做管理的时候,就发现这么一个致命的问题,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精确地核算成本,而且对于财务监督的职责是致命的打击。于是,我就去了解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了解库房流程以及库房人员的背景和性格(先去人事拿人员的入职档案、再去库房和他们聊人生、聊家庭、看他们的工作流程、如何入库、如何抽检、如何和采购对接、如何和质检对接接着再去采购部门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如何确定采购量、合同如何签订、合同是否区分价税分离、大额原材料采购合同是否采用招标方式、来料不符如何与库房和供应商衔接)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发现问题有很多:1.库房人员是非专业的,是以前生产部门转过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本 材料 入库 如何 做好 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