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第一章全面开启创新驱动发展新征程1第一节立足科技创新发展新基点1第二节擘画科技创新发展新蓝图7第二章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3第一节优化区域创新发展空间13第二节构建内外融通创新网络18第三章夯实服务国家需求的战略科技力量22第一节全力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2第二节高标准打造实验室体系24第三节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及新型研发机构26第四节夯实高等院校创新发展基础28第四章着力构建完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30第一节全面提高甚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30第二节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2第三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34第五章全力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36第一
2、节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联动发展36第二节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39第三节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42第四节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发展43第六章培育具有活力的各类创新创业主体46第一节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46第二节构建全链条科技孵化育成体系49第三节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50第四节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园区载体52第七章加快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推动创新发展53第一节夯实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54第二节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56第三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58第四节持续激发质量创新活力59第八章持续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60第一节健全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61第二节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62第三节深化科
3、技管理体制改革64第四节强化科技安全能力建设66第五节开展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68第九章保障措施69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69二、加强规划衔接与组织保障70三、强化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70四、做好评价监督与动态调整70附表1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表72附表2实险室体系建设任务表74附表3技术创新中心及研发机构建设任务表79附表4对外合作平台建设任务表82附表5孵化载体建设任务表84附表6科技创新园区载体建设任务表87附表7高水平大学校区建设任务表92附表8科普教育设施体系建设任务表93“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
4、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时期。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支撑,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全面开启创新驱动发展新征程“十三五”时期,市坚持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全面深化创新改革试验,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法治环境,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产业为依托、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推动全市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立足科技创新发展新基点,将科
5、技创新作为各项工作的着力点、切入点和逻辑起点,奋力谱写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篇章。第一节立足科技创新发展新基点一、发展基础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4厩大幅提高到3.26%,居全省第三。全市财政科技投入从2015年的28.6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1.51亿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的22.5件增长到93.9件,居全省第二。欧比特成功发射“一号”卫星,中航通飞研发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完成首飞,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十三五”期间,累计获国家级科技奖项8项、省级科学奖项51项。根据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6、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在全国289个城市中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11名,地级市排名第2位。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凸显。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智能家电等现代化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15年的49.6%提高到58.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15年的27.3%提高到30.9%。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2800亿元,全市高成长创新型(独角兽)企业入库达到107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397家增加至2020年的2101
7、家,年均增长率超39%。一一创新平台建设日趋完善。“天琴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O在布局,横琴科学城加快建设,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复旦创新研究院、智慧产业园先导区投入使用,国家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成功落户。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284家、市级149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132家、市级423家;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各级新型研发机构35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全市众创空间3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6家,孵化器总面积达74.18万平方米。高新区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一一要素支撑明显增
8、强。截至202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约70万人,人才净流入率约6.1乐位居珠三角首位。其中高端人才近6万人,高端人才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截至2020年底,全市在珠工作的院士近30名,外国专家超2000名,博士超4500名、硕士超25000名,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2000名;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4.38万人,排名全省第二。“十三五”期间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7个、新设博士工作站34家。截至2020年底,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3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0家。成立市、区两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4只,总规模超过90亿元,重点投向高科技产业、数字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环
9、境持续优化。全市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持续完善,修订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贯彻落实省“科技创新十二条”,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纲领性文件,持续完善创新型企业、创新平台教体、创业蜉化基地、产学研合作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珠港澳创新合作、科技金融、创新人才等政策措施,引领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横琴新区片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平台作用,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市每千人商事主体数量突破120个。推动建设“数字政府”,粤省事畤版上线450项民生服务事项,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加速形成。一一创新合作交流不断深化。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
10、创新中心建设,市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引进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在设立研究院,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落户横琴。与港澳高校等共建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港澳人才“1元创业空间”,全市注册登记港澳资企业超12400家,其中澳资企业突破6000家。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成功举办中拉国际博览会、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引进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中以()科技创新加速器等国际化创新企业、平台落户,国际科技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我市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融
11、入国家发展大局有待加强,缺乏大装置、大载体等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短板突出,高水平创新成果供给不足。二是创新领军型企业数量质量有待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三是高端人才资源供需不平衡,园区产业配套、生活配套有待加强。四是束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弱势明显,科技、产业、金融、文化、商业模式等要素有机结合的格局有待形成。二、发展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重大机遇。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争先抢占“科技制高点”
12、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科技革命重点领域中具有一定发展基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为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带来难得的重大机遇。国际创新竞争态势和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这个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今后一个时期将面临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在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碎裂的风险在增大,各国对资源、资
13、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和全球经贸规则制定权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创新进行打压封锁和战略遏制的态势将逐步升级,科技创新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在国际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将面临严峻挑战。一一国家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新常态下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源泉,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大国,正处于从创新型国家行列向
14、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的阶段。“十四五”期间,国家纵深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将从政策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为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应从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高度勇担使命,主动作为,进一步将自身创新发展更加紧密地置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中,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贡献力量。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竞合发展呈现新态势。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的重要空间载体。当前,辱港澳大湾区千帆竞发,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加速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然而,湾区建设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体系,共商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有待
15、完善,城市间相互竞争程度较高,协同创新发展存在不少障碍,总体呈现合作与竞争共存的态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三个极点中的重要城市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未来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在区域城市竞合发展中提升创新综合实力,为加快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提供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创新需求迫切。地处全省“一核”“一带”交汇点,被赋予了建设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新典范和民生幸福样板城市等“五大战略定位”,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使命。新形势下我市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前所未有,“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只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握主动、抢占先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集聚更多高端要素资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迅速做大城市能级量级,才能真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第二节擘画科技创新发展新蓝图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对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