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制造”向“智造”专业转型途径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校“制造”向“智造”专业转型途径的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职校“制造”向“智造”专业转型途径的研究摘臬: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咯,是我国主动应对国阵国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支大战喀选择,并将帮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在此背景下,原有的加工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巳不能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卡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新形式下传统的加工制造类令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急需构建探索一条有效路径,从“制造”向“智造”冷越,来培恭适应智能制造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文章以经贸高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机电专业,对传统加工制造类专业如何走向智能制造作一个浅析。关使司:制造;智造;中国制造2025;专业转型一、研究的Ir景加工制造业是国家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是经济支柱和强盛之堪
2、,是工业自动化和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和集中体现,是立国、兴国和强国之根本。加工制造业尤其是先进的加工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数控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加工制造类专业既面临着严峻的考物,同时也迎来了很大的发展契机.德国实施r工业4.0后,国家借鉴了工业4.0,制定了强国和兴国计划一一中国制造2025,以适应中国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缎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伟大梦想。在国家大力倡导中国制造2025的新形势下,加工制造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稳中求进的发展形势,使整体制造行业实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产业升级步伐得到桎步推进,创新和研发
3、能力得到不断增强,“智造”元素不断融入,“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转型升级的趋势已经逐步形成。在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体现,主要表现在智能制造类人才需求量较大,而为这些“智造”企业提供人才的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究其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近些年职业学校开设的配食专业刚刚起步,没有形成办学规模,而且培养层次不高:另一方面是职业学校开设的数控和机电等制造类专业生源逐渐萎缩,很多学生不愿吃苦,选择/相对轻松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专业就读。如何能让专业持续发展,紧跟“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步伐,职业学校必须对相关专业作出调整和改革。专业转里势在必行,如何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
4、造”转型升级,以及如何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已成当前重点解决的问题。二、研究的具体内容(一)课程体系重构的思路1.“智造”类人才需求的目标定位“智造”人才的培养需要满足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学生具备数字化设计能力、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精通数字化设计(CAD),数字化制造(CAM)和网络设计与应用技术,掌提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创新技巧。2 .课程体系再构建的指导思想职业学校在延续原有传统制造类专业的前提卜.,对这些专业包含的课程体系进行开发与使用。在垂构过程中,必须围绕企业需求,学科发展和教师能力提升三个关键要素来展开,
5、必须茉特立德树人为前提,以服务发展为方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不断融入“智造”元素的指导思想,将培养的目标逐渐由单一向豆合转变。3 .“智造”人才培养具备的核心职业素养“智造”技术专业的核心素养包括职业道馆和专业素养。职业道馍涵盖情感道福、理想信念、心理品侦、行为习惯和工匠精神:专业素养分为典型机械设备的数字化控制能力和智能制造能力,应该具备阅读和绘制机械工程图纸的能力,能正确地使用控制软件和智造软件的应用能力:能够编写较为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加工程序:能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调试和应用:能独立进行智能生产线设计、检测和管理的能力。4 ,从应用的角度加大智能制造实训场所建设智能制造的核心课程是以企
6、业人才成长规律作为依据和导向,以提高综合职业技能为核心内容,推出了一系列“智造”类核心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而这些核心课程和技能训练需要功能强大的实训设备作为实践支撵,完备的实训条件为培养“智能”化夏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J良好的条件.智能制造实险基地将生产车间搬到教学课堂,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智能”化时代的特点。配套实验实训场所建设如下图:产M生Fi访化St字化Mifta*Id11um工业机B*件平台制造仿口平台IemMn企受贵源计虹ERPP1.M(二)制造”向“智能”方向转型升级的实Jt途径1 .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建构课程体系“智造”专业课程体系打破r原单纯的机电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结
7、构,把智能制造和控制的相关课程触入其中,加速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时现有的实训基地进行改造,增加智能化实训设备的投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课程设置紧紧困绕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方面,要求“智造”类课程能够满足企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要使学生具有在“智造”知识上的内化、迁移和再学习,要符合“智造”类学生的发展规律。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智能制造的应用能力。2 .以“五对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1)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智造”专业的开设,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结合闵位需求,按5年制“4
8、.5+0.5”模式而设过的。这套模式必须遵循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反更险证来确立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加大人文素养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智造”专业核心课程等的比例,兼顾r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其次学生在校的总学时按3:3:4的比例设置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能训练课;最后第五学年到企业顶岗生产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加快学生向工厂技术员及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间“零距离”过度。(2)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目前“智造”类企业的职业闵位和能力需求,要求智能制造类毕业生必须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娴熟的“智造”技术、企业
9、文化和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劳动部门相关的中、高级职业技能标准,我们要与企业共同商讨和研究,最终确定培养方案。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企业生产过程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和职业素养,形成培养计划,捌城原教学内容中过时的,“智造”无关的部分,增加现代制造技术、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1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联系。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要密切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选取企业的些典型的产品作为实训项目,让师学在“教学做合一”中彼此成长,在实践中逐步消化和提高智能制造的技能水平。教学过程可以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如:光
10、柔性智造生产线,要求学生从识图开始,模仿企业师傅进行加工,然后合适的工、量、刃、具,确定加工工艺,编制运输、装夹、加工、检测、筛选和上架等程序,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所有流程.在模拟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动手,还需要动脑,更需要团结协作。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把简单的一张图纸,变成合格产品的过程,这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货任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做、思一体化;(4)学历证书与“1+X”证书的衔接.课程设计体现J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学习任务,保证能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获得若干个职业技能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和个高级职业资格证书。(5)专业与职业对接。陶
11、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所以企业的顶向实习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并强调工作岗位的实用性。实践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通过实践,让学生加深对理论认识:二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三是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目前我校机电专业实行的省级“现代学徒制”,让合作企业参与质量评价。在学生的定岗实习过程中,让师傅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能力,对徒弟进行总结评价,并填写在实习鉴定表中。3 .与时俱进强化加资队伍建设“智造”类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具有教学理念先进、专业知识突出、技能操作水平过硬的优秀师资队伍,所有必须加强“智造”专业教和
12、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深化学习智能制造理念。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学校应加大投入,鼓励“智造”专业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专业培训,让教师有更多的培训和提升机会;其次,加强“智造”团队建设,“智造”专业团队成员要枳极参加与各类智能制造相关的研讨、交流和技能竞赛,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最后,应制定详细、合理和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教师下企业锻炼,使教学过程与工作闵位实现有效的零对接。4 .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实践增加校企合作力度和深度,引入企业评价体系,与企业共同参与育人计划。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课件、实习实训环境、教学评价、师资培养、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不断完善教学保障体
13、系,以确保人才培养计划的全面实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1)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健全各种评价体系。(2)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形成学生开放的个性和创新意识。(3)进一步加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实验训练的开出率。(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打造“订单苴”教育培训模式,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和设计更多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指导方案,共享教学资源.三、总结展里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第生产力。在传统制造业现代化进程中,对智能制造装备及其配套先进技术的需求将日益增加,这也意味着对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将变大,“智造”专业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要想培养出高质量“智造”人才,必须加强专业建设,人培方案的完善,实训基地的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只有环环紧扣,才能鲂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型“智造”人才。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智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合“智造”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才文7:1秦竽勤.工业4.0推动机电技术走向智能,技术系筑J.仪表自动化.2016(12).2陈光辉;王中乐扰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及Iti势J.枕依工业.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