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1-刖S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需要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推
2、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境界。市是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水源地,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按照把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多措并举共同发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追求与向往更加强烈。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为市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2021年12月,市第八次党代会黎画
3、了建设幸福和谐美丽的宏伟蓝图,并提出大力实施生态优先等七大行动。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调研时赋予“以新担当新作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的新目标任务,为市在新征程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2021年5月底,市政府成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相关领导、市直部门及县(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部署、协调推进创建工作。为指导全市生态
4、文明示范创建,编制实施本规划,推动加快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实现绿色崛起,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规划范围为市行政辖区全域,包括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以及江东新区、国家高新区共五县三区,面积15654平方公里。规划时限近期至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基础与形势8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扎实8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见行见效12第三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存在差距14第四节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16第二章总体要求18第一节指导思想18第二节规划定位19第三节基本原则20第四节总体目标21第五节建设指标22.第三章发展绿色低碳生态
5、经济,启航现代产业振兴的崛起之路28第一节全方位推进“融湾”“融深”28笫二节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29笫三节打响生态产品区域金字招牌31笫四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34第四章优化国土开发保护格局,构筑万绿高效协同的品质空间37笫一节深入推进全域国土空间治理37第二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38第三节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40第五章提升生杰环境核心优势,绘就美丽山川相缘的生动画卷41第一节协同减污降碳,应对气候变化41笫二节坚持生态优先,守卫青山翠岭43笫三节实施三水统筹,呵护一江清水45笫四节突出精准施策,保持空气常新47第五节强化源头防控,培植一方净土49第六节狠抓监管闭环,拓宽治废新
6、路51第七节筑牢底线思维,防范环境风险53.第六章推进民生福祉普惠均等,打造幸福城乡共融的美好家园54第一节打造山水相融生态宜居城乡55第二节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57第三节全面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变革58第七章弘扬岭南特色生态文化,彰显和谐客家风韵的人文蕴采60第一节全面提升生态文化建设61第二节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引导62第三节深入开展绿色创建行动64.第八章完善生杰文明制度供给,厚植创新示范引领的效能优势65第一节健全多元共治治理主体65第二节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68笫三节健全“两山”转化支撑机制70第四节深化区域生态环保合作72.第九章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72笫一节重点工程73笫二节效益分析7
7、3.第十章保障措施74笫一节加强组织领导74笫二节推动全域创建74笫三节强化监督考核75第四节加大资金投入75第五节增进社会参与76附件市创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重点工程清单(87项,动态更新)77第一章基础与形势“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夯实生态优势,厚植绿色根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实现绿色堀起。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扎实区位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市地处粤东北山区,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既有“区”I的本质,又有“核的特质,同时具备毗邻“双区”3的地缘优势,地理区位优越,发展空间广阔,
8、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属于“一链两屏多廊道”国土空间保护格局中的北部环形生态屏障,承担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多重生态功能,境内新丰江水库是华南地区第一大人工湖,影响着粤港四千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区域生态战略地位突出,生态安全责任重大。两江交汇、山川相迎,孕育了的锦绣山水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人均森林、水、土地、矿产资源位列全省第一,动植物种类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地下温泉分布广泛。1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市位于北部生态发展区.2指一核一带一区”中的珠三希地区,市中心地区与珠三角连成一体、地形地貌相一致。3指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戏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
9、范区。生态环境优势日益彰显。地表水环境质量优中向好,全市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其中新丰江水库断面水质保持I类,东江干流水质保持H类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领跑先行,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AQD从2016年97.3%(全省排名第五)跃升至2020年98.9%(全省排名第一),自2019年起PM-年均浓度稳定优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5微克/立方米)。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现双提升,2010年以来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定达优,森林覆盖率达73.18%、全省排名第三,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均排名全省第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紫金县、
10、和平县和东源县先后证实发现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紫金县自然保护地内发现植物新品种舌唇拦和紫金舌唇兰。绿色生态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市目前拥有粤东西北首个国家级高新区和全省最多的省级产业转移园(8个),各类国家级产业蜉化载体总数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12.1:40.4:47.5调整为2020年的12.4:34.0:53.6,第三产业后发态势逐渐凸显。2020年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3.16%、36.21%和23.02%,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较2015年提升了5.29和8.0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
11、动作用明显增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农夫山泉和长江家具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成功确立“万绿”区域农业品牌体系,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实现县(区)全覆盖,灯塔盆地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农业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称号,和平县汇友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入选第五批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A级旅游景区21个,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加快发展。成功打造源城区野趣沟旅游风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以及和平县古树森林康养基地、和平县弘顺森林康养基地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生态资
12、源价值加速转化。“十三五”期间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88家次(省下达任务180家),压减综合能耗6.1万吨标煤;碳强度累计下降20.25%,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19.5%),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治污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完成东埔河(白岭头、黄子洞河段)黑臭水体消除任务,完成20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86个镇级简易垃圾填埋场整改验收销号、70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清理禁养区养殖场3506场(户)、生猪51.77万头和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网箱养殖59.7万平方米。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建成市级污水处理设施6座、县级污水处理设施5
13、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906座,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建成8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村庄保洁覆盖面均达100M建成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利用处置单位4家,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99%以上。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成立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市直有关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有效压实。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机构改革、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综合执法改革。出台市东江流域省内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实施方案市东江流域省内生
14、态保护补偿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生态补偿制度有效落实。实施告知承诺、环评容缺、环评豁免等政策,执行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设立广州碳排放交易所服务中心及省碳普惠运营中心,2020年成功备案2个碳普惠核证减排量项目。推动省在东江流域率先启动生态补偿试点政策制定工作,建立市政府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咨询制度,不断深化东江流域、韩江流域和深莞惠经济圈(3+2)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硕果累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成功打造“万绿”“绿谷”品牌,先后获得“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
15、”“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省林业生态市”“省节水城市”等一系列称号。新丰江水库(万绿湖)获评“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中国天然氧吧”和“2021年省十大美丽河湖”。东江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东源县被评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连平县获评县级“国家生态示范区:美丽乡村援设成效显著,创成省、市级生态示范村镇505个,创建美丽宜居村514个、特色精品村30个。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见行见效从严从实落实环保督察整改责任。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始终将督察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课题来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亲自挂帅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督察整改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职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联动合力的工作机制。对照督察反馈问题逐条明确整改要求,印发实施市级整改方案,推动县(区)层层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清单式+项目化+责任制”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022年2月,建立市领导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