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718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7180字).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7180字)为进一步掌握我区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判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XX第五研讨组一行9人与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乡村振兴相关问题进行座谈交流,并赴XX等乡镇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XX乡村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XX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做大优势农产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全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一)产业基础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不断优化农业产业要素、产业结构、产业功能,全力
2、推进经营格局从小农向现代规模递进、生产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同步现代化,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XX万亩,推行水肥一体化项目XX万亩【分别占全区农田总量的XX%和XX用工实现亩节水XX%、节肥XX%,亩节本增效XX元以上,推动设施农业由耕地向非耕地转移、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转变,发展设施农业XX万亩,累计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XX座,新增储藏能力XX万吨,累计库容达到XX万吨,注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XX个,农机经销企业XX家,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XX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XX%。(二)优势产业规模化效益持续向好。持续做优做强一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还
3、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群众收入不增反降,导致群众积极性受挫,参与度不高,例如龙渠乡下堡村农特产品加工车间、X村高原夏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效益不佳,无法有效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四)乡村人才培育不系统。乡村人才匮乏已成为当前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是本土人才留不住,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创业,农业从业人员多以60后、70后人员为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高素质年轻人占比较低,基层农技人员和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二是外来人才引不迸,引进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尚未完全打通,缺乏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三是引
4、进人才育不强,政策机制不够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不能调动他们积极性,难以吸引人才。全区村干部队伍不同程度存在选不出、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沿山偏远乡村青壮年大量流失,本土治理人才匮乏,选不出村干部;X等城郊乡镇村干部认为工作事务繁忙、报酬待遇低、前景出路窄,能干的人不愿留在村上;X等一些村上专职化村书记作为“外乡人”融入群众难、作为“年轻人”决策拍板难、作为“非农人”长期扎根难,遇到复杂问题打不开局面,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五)土地资源利用不高效。用地难仍然是焦点问题,调研中发现,出台的用地保障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农村土地市场化利用率低,从设施农业用地来看,为了严格保护
5、耕地,导致通过流转基本农田发展设施农业的企业根本无法获得设施农业用地,出现了要素供需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从集体建设用地来看,缺乏宅基地退出的有效制度或政策措施和依法有偿收回闲置宅基地、废弃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与实践,多数农民不愿意退出宅基地;二是有些乡镇因乡村振兴在推进老旧房屋拆除过程中,部分宅基地未复垦,成了堆放生活垃圾及牲畜草料的产地,一方面导致土地闲置,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造成视觉贫困严重,比如X等乡镇均存在此类问题;三是项目落地制约因素较多。部分乡镇反映,虽然政策上给予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指标倾斜保障,明确预留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但受空间指标制约,一些优质农业
6、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或审批。(六)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还需提高。财政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的精准度及效率还不够高,个别乡镇反映,虽然区级加大了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但整合的面不够宽,政策难以形成合力,希望给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二是金融支持还要进一步强化。虽然各方面均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但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破解,一些经营主体反映未能享受到今年出台的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扶持政策,希望金融服务更加优质、普惠;三是农业保险覆盖不足。农业保险新型险种探索不够,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够宽,没有真正发挥出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通
7、过走访,群众普遍反映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见犊补母、老旧房屋拆除补助等政策资金发放不及时,打击了群众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三、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一)夯实保障体系,筑牢乡村振兴之“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坚持稳字当头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工作。一是稳定粮食生产,要确保农田粮用,提高种粮效益,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及时落实发放实际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惠农助农政策资金兑付力度,对承担粮食功能区建设的乡镇给予其他政策倾斜,考核重点区分。二是做精做强特色产业,科学分析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和放大区域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8、,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多元化发展。三是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产能恢复,针对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养殖补栏成本高、资金压力大、销售渠道窄、新建厂区困难多等问题,建设养殖产业联盟,由饲草基地、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线下销售基地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合作模式,将各方的市场优势、竞争优势、销售渠道、品牌优势进行互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发展“窗口”经济,整合提升产业链,促进产业有序良性发展。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农业气象、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加强统筹规划,明确建设标准,做好建后管护工
9、作。(二)创新工作思路,强化产业兴旺之“力”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各乡镇实际,加快编制和完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乡村产业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产业布局以及保障措施,有序发展乡村产业。二是推动产业集聚集群。科学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强化产业集聚和政策扶持,鼓励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跨区域联动发展,壮大一批规模集中连片、竞争优势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加强经营主体培育。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合作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10、对在区域布局、有利于提高乡村产业集聚度、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社会服务组织,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市场信息、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加工营销等领域拓展,选择个别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强的企业,种植“绿色”果蔬,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打造“XX”品牌。(三)立足特色产业,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坚持把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一是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加强玉米制种、农技装备、绿色投入品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优质、高效
11、、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品牌建设,鼓励地方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推进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二是推动产业链延伸。加强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冷链物流设施、末端零售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加工、物流、储运、销售、信息服务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把“XX”打响打靓,并由初加工产品到半成品直接到餐桌,加大了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在推动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将产业尽量布局在乡镇,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三是推动乡村产业交叉融合。持续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休闲农旅新文化,构建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适度放宽对民宿星级的评定
12、要求,让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休闲农旅产业的有效载体。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挥部门职能作用,邀请“XX”等网络达人,推介我区农特产品,例如“XX”等。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大力发展“网络经济二(四)积极招才引才,汇聚引育用留之“溪”坚持把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广上秦镇李家湾村典型经验。一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建立淮联农带农惠农能力强享受扶持政策就多的政策导向,将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相关财
13、政支农资金和项目审批、验收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发挥村集体带动作用,盘活资产资源,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鼓励和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合作社、组建集体农场,发展乡村产业,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探索村干部通过领办合作社、集体农场等经济实体发展乡村产业,参与生产经营活动,领取一定的报酬。深入推进“千名干部包联千企”行动,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因地制宜联合发展。三是支持产业薄弱乡镇持续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地区,加强对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支持,鼓励当地村干部和能人参与到项目中积累经验、锻炼才干,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攻
14、坚成果。(五)盘活土地资源,释放改革创新之“能”要全面统筹深化土地综合改革,激活发展动能。一是乡村土地改革围绕农业耕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开展,在保持稳定且长久的土地承包关系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对于集体建设用地,探索深度开发,让利于外来资本,以合作经营方式盘活资源价值。二是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营新创立经济实体,确保各类集体资源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优化配置,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三是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种植专业户流转、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公司实体集中,这样即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又把劳动力解放出来
15、。(六)加大政策扶持,织密三农保障之“网”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一是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加强政策激励,鼓励依托培训机构定向培养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大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引进人才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发展空间等现实问题,鼓励退休人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科技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培养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二是统筹保障乡村产业用地需求,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预留一定比例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指导各乡镇科学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为乡村产业发展留好空间,实现村庄发展的优化布局,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杳,加强新出台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宣传和业务指导,切实做好用地服务和保障,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三是加强产业发展资金保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提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绩效,增强各类补贴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发挥扶持引导的综合效应,支持地方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优化创新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抵押物范围,降低贷款利率,完善农业保险政策,设计多层次、可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