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2024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
《6篇2024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篇2024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学习研讨发言2024年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81号国务院令,公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认真学习条例的基础上,结合权威部门解读以及个人学习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和感悟。一、深刻认识条例的背景和意义条例的出台,是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它对于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行为,维护国有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条例,使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1.党中央对国有企业高度重视。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
2、国有企业改革,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2 .党风廉政龛设永远在路上。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严守党纪国法,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3 .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杰。条例的出台,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认真学习条例的主要内容1.明确处分种类。条例规定,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六种。4 .细化处分情形。条例明确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应受处分的情形,包括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
3、活纪律等。5 .强化责任追究。条例明确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6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条例规定,在处分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处分公正、公开、公平。三、立足岗位,践行条例精神1 .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 .严守党纪国法,廉洁自律。要严格遵守条例规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3 .优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加强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国有企业发展贡献力量。4 .关
4、心职工利益,凝聚发展合力。要关心职工疾苦,倾听职工呼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的出台,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树立了行为规范,提供了行为准则。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我将认真学习条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企业发展、国家繁荣贡献力量。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学习研讨发言2024年5月21日,国务院出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这是我国在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法律制度成果。在深化监察体制改革上,我国于2018年3月颁布监察法,立法目的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
5、盖。2020年6月,国家颁布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在法律层面进一步厘清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公职人员的监督职责,监察机关属于监督的再监督,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属于主体责任、日常监督。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六十五条授权性规定,国务院及其相关主管部门结合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的违法公职人员处分事宜作出具体规定。条例是对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在国企领域实施进行的细化,体现了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监督的特点和要求,属于具体规定。条例共7章52条,在学习和运用时有一些特殊的地方需要关注。一、区分不同主体的监督责任,政务处分不同于处分随着监察体制改革,监察机关是行使国家
6、监察职能的专职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根据监察法第十一条规定,检察机关负责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对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植物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向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二条规定,检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可见监督主体区分为监察机关和任免机关、单位,实行政务处分和处分并行的体制。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遵循上位
7、法的规定,规范的是任免机关、单位的处分行为。为什么在监察体制中作出这样的体制安排?因为监察机关作出的是政务处分,体现的是监督责任;任免机关、单位作出的是处分,体现的主体责任。当然,所有公职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并承担违法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对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无论是由监察机关给予政务处分,还是由任免机关、单位给予处分,在实体法依据和对公职人员影响上应当具有一致性,不因处分主体的不同而有差别。政务处分和处分主体的管理权限、职责如何区分?监察机关和任免机关、单位各自的职责范围在哪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并不替代任免机关、单位主体责任的履行,法律仍赋予其处分权力和职责,对本
8、机关、单位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的,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作出处分决定。检察机关开展政务处分工作,要坚守“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聚焦“关键少数”。对各级监委来讲,主要是对违法的同级党委管理的干部依法给予政务处分。比如国家监委对违法的中管干部政务处分,省级监委对本级党委管理干部政务处分。对其他公职人员的处分工作一般由任免机关、单位负责。任免机关、单位对公职人员教育、管理、监督和对违法公职人员给予处分,是对公职人员的日常监督,主体贲任是前提,监督责任是保障,两者相互作用,浑然一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的纪律处分权限;党的十九大审议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党组讨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 2024 国有企业 管理人员 处分 条例 学习 研讨 发言 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