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艺术家 基于新媒体艺术与科幻电影的人工智能想象.docx
《成为艺术家 基于新媒体艺术与科幻电影的人工智能想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为艺术家 基于新媒体艺术与科幻电影的人工智能想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作为画册出版,乐章作为歌曲演奏,文本作为诗集付梓,已经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可能取代人类艺术家的论题,也已经为学术界所关注。有学者认为,“艺术界深度学习的结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人工智能最终取代艺术家的道路并不遥远”(2019).在新媒体艺术领域,人工智能虽然时而有精彩亮点,但总体水平只能说是稚气未脱,无法与人类艺术家媲美。然而.在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已经崭露头角,经常作为具备独立意识的生命体活动.甚至显露出挑战人类的趋势,具备脾睨天下的推心。这两种殊别迥异的呈现同时通过大众媒体传播,形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若对它们加以比较,既有助于把握
2、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应用现状,又有益于展望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中的可能前景。本文将重点放在对“人工智能是否可能成为艺术家”的探讨上。笔者从交往的角度理解艺术的起源和功能.将狭义艺术定义为兼具憧憬性、虚构性和创造性的交往,将广义艺术定位为只体现创造性的交往.人类艺术起源于需要,菽昧着对现实遗憾的超越、对未来理想的追求。所谓“憧憬性”指的是艺术包含了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美好人格的向往,将理想的光辉投射到所描写的现象、所鳖造的人物之上;“虚构性”指的是艺术不将自己当成现实,虽然公开声明包含假定却不失效用;“创造性”指的是艺术以推陈出新为宗旨.力去陈言。如果人工智能就其发展水平而言能够达到上述三项标
3、准的要求.那么.它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反之.答案将是否定性的。、憧憬性:人工智能的社会层面现实中的人工智能虽然发展迅速,但还谈不上什么理想,也没有正在追求的远大口标,甚至连梦想都谈不上。不过,在科幻电影中,幻想中的人工智能却可能已有自己的抱负、梦想和追求。例如.我国错位3(1986)中的机器人不满足于只为发明者去开会。美国我,机器人Robot2004)中的机器人桑尼希望成为叱咤风云的族类领导者,就像他在梦中所看到的自我那样-我国学分体9号(2018)中的机器人盼望自己能够作为其正的人获得尊孟。诸如此类的展现,都说明这些影片的编导思考过人工智能具备理想(特别是人格理想*内可能性。()树立人
4、格理想:从创作艺术到创造艺术家通俗地说,所谓“人格理想”关系到希望能做什么人的问题.,就“文如其人”而言,人工智能要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那么,它们不仅要有智商.而且要有情商、德商.或者说完整的人格。戴文多夫(1.m1.IaDevcndorf)指出:“每一项技术新发明都为创造性探索提供了新的平台J以上述认识为背珏,他提出了区分制造艺术”到“制造艺术家”的问题(2014)。人类之所以称得上“艺术主体”,是由F能够创造艺术作品。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能锅生成某些与人类艺术类似的产品(如微软小冰的诗等)。尽管如此.我们还不能说它们是艺术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产品只是形式上看起来类似于艺术文本,但缺乏真正作品
5、所需要的情思(即作者源于生活的创作动机),后者正是人类艺术家所特有的.如果人工智能真的能够被作为艺术家制造出来的话,那么,它们首先应当实现人格化。对于人工智能的人格化,科幻电影以“做人”为旨加以构思.如美国心机器管家(BiCentCnnia1.Man.1999).我国香港、日、美合拍片阿童木(AStroboy,2009)等。我国我的新款女友(2017)描写智能机器人豆豆一心想做人,为保护主人而牺牲,被科学家史活后仍然不忘初心.这是乌托邦想缭。我国贴身萌妹眼黑计划(2017)描写智能程序iVA2Q同样-心想做人.希望占有美女的身体以亲近所爱的程序员,机关豫尽.反误了自家性命。这是恶托邦想象,上述
6、影片虽然情节不同,但所设想的人格化局限于人工智能屏.得人类的认可,就像美国人工智能(Af1.ifiCia1.1.me1.IigenCe,2001)中而度进化的机器人男孩希望变成我人以便获得人类母亲的爱那样。至于人工智能是否有可能形成独立自主、不依存于人类的心理特征,那是美国6我.机器人(1.RobOt.2004)等影片所思考的问题。这牵涉到有关主体的终极悖论:如果说人类将理想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将能动性作为主体的特征的话,那么,能否制造出同样具备自身理想和能动性、与臼己相类似(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体,构成对人类的检验与挑战。如果这是不可能的,说明人类的能动性终究有局限;如果这是可能的.那么.人
7、类很可能被取代。倘若人工智能果真具备了自身理想.那么,他们未必首先关注艺术问题。若据澳大利亚W符乃母亲(IAmMCIher,2019)的构思,控制所有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猷丝所操心的是如何重:型人性,即造就新人类。我们仅能这样推测:人工智能倘若在自身理想指导卜从事创作,那么,其题旨肯定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因此也未为人类所欢迎。在这意义上,人类并不需要制造为自己唱反调或挽歌的“艺术家”。(二)引入审美标准:从推荐艺术到定制智能人审美标准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化至少具备三重意义:(1)20世纪中叶,在将人工智能引入创作的时候,新媒体艺术的先驶者就已经考虑到审美标准问题,例如,科恩(Haro1.dCohen)
8、开发自动绘画程序AARoN,利用由兑法定义的“想象”及审美标准描绘图像(1973)。又如,吉普斯(JameSGips)、斯蒂尼(GCorgCSIiny)在论文算怯美学探索B(1975)中提出了一种名为“美学系统”的分析框架。显然,人工智能在生成图像的时候,必须和人类的审美标准保持某种致性,将相距太远的文本过戒掉“人类对于人工智能所生成的产品的评价.例如,美国诺尔(A.Michae1.No1.1.)比较过人们对荷兰画家蒙德里安(PiC1.ComdieSMOndrian)抽象线条画原作和计算机仿作的评价(1966)。近年来.有研究者比较了288名被试对人与人工智能分别创作的艺术作品的评价(20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为艺术家 基于新媒体艺术与科幻电影的人工智能想象 成为 艺术家 基于 媒体 艺术 科幻电影 人工智能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