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转向性能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相关性.docx
《乘用车转向性能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相关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用车转向性能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相关性.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乘用车转向性能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相关性摘要:为了使主观评价能够用客观测量的方法进行数值量化,从而实现客观评价完全替代主观评价的目标,对乘用车转向性能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主观评价试验以转向性能为研究对象,客观试验以转向盘角脉冲试验、蛇行试验、转向盘中心区试脸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转向性能主观评价体系和客观评价体系,包括固有转向特性、转向瞬态响应、横摆响应特性等7个主观评价指标,以及共振峰频率、平均转向盘转角、横撰角速度增益等17个客观评价指标.通过时4辆乘用车进行实车试验,每辆车均获得7组主观评价得分与17组客观测量值。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主观评价得分与客观测量值之间的
2、二元回归我性方程。结果表明:在小样本前提K乘用车转向性能主观评价指标与客观测量指标均呈现线性相关关系,分别为元线性关系与二元线性关系;在线性函数中,大多数主观评价指标均与共振峰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假设检的与车辆动力学分析发现:共振峰水平是影响转向性能主观评价的克要指标.当共振峰水平的数值较小时,能获得较好的主观评价得分。关键词:汽车工程:相关性:逐步回归:转向性能:生观评价O引言在乘用车操纵稳定性能开发与设计的实际过程中,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计算机仿真3种方法相互配合完成评价工作。这一过程需要23a的时间,耗时较长。其主要原因是主观评价不能给出汽车性能与汽车结构之间的联系,而客观评价无法
3、体现驾驶(乘坐)感受。如果能建立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之间的相关关系,就能够达到缩短样车设计开发周期、提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汽车操纵槎定性能主客观一致性问题成为各大汽车公司及学者的研究重点。国外主要以1.eedS大学DACro1.1.a、DCChen等的研究成果为主,采用改变实车物理参数的方式以扩充样本容量。国内主要以吉林大学管欣、宗长富等的研究成果为主,主要采用开发型驾驶模拟器对虚拟样车进行研完。但主客观评价相关性研究仍存在问题,改变实车物理参数将使得样本性能过于集中,缩小车辆客观测量数据的范围,另外驾驶模拟冷减弱了车辆的动力学状态,与实车存在差异,无法反映汽车的动态转
4、向性能,从而影响驾照!感受,由此得到的主观得分、客观测量数据与实车试脸有所差别。因此,为了扩大操桎性能客观测量值范围,更加客观地反映问题,本研尢采用不同型号的试验车进行试验,其中,主观评价试验以转向性能为研究对象,客观试5佥以转向盘角脉冲成验、蛇行试验、转向盘中心区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主客观评价目标之间的函数关系。1主客观评价试验对4辆乘用车进行了主观评价试脸和客观评价试验。其中,主观评价试验通过十分制评分法,客观试验采用V-BOX3i汽车整车性能测试系统采集客观测珏数据。1.1 试验准备试验乍辆本试脸选择4辆乘用车,分别记为VI,V2,V3,V4.这4辆车均为发动机前置前轮
5、驱动、手动变速,其他参数见表I.表I试验车辆基本参数Tab.1Basicparametersoftestvehic1.es“aV1.*1v4艮。iaioI00I*rtIMSteIMOISOIWI5IWI4I5MS.:3*039133MO2IMWMBVAtMrM(MttJt1.KMIut死力MtfVH9If9*再等式HmJHftKt4转向摆振8.258.007.254.(X)5转向何止振荡8.258.(X)7.504.,6Ie向力8.008.007.006.75通过主观评价试验,试验工程师认为军辆V2的转向性能主观感觉表现最为良好,其他依次为VI,V3,V4。具体而言,车辆VI转向响应一般,无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用车 转向 性能 主观 评价 客观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