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的边界问题研究.docx
《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的边界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的边界问题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人H智能替代人类劳动的边界问题研究摘要:“哪些人类劳动是人工智能不能取代的?”在哲学上澄清这一问题,找出人类劳动中不可替代的“硬核”,可以为人工智能条件下人类劳动划定边界,从而进一步深入认识人类劳动的本质。人工智能无论如何发展,依然是图灵机,所以人工智能只能替代人类劳动当中可逻辑化和数学化的部分。当人类探索自在自然的时候,自在自然是充满了偶然和反常现象、不可逻辑化和数学化的。所以,摸索新技术、建构新对象、进行创造性劳动是机器所不能替代的人类劳动的“硬核”,是探索自在自然的劳动,是创造对象和掌握技术的创造性劳动”。关键词:人工智能;对象性;重复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一、逻辑和数学所不能描述自在自然当
2、机器具备了学习能力之后,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的潜能便是无限的。因为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似乎人类所有的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过程中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还原为基本的物理量,从而被数据化和逻辑化。这样的观点,在心灵哲学物理主义还原论的支持者看来,显然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因果链条,全部自然界都可以被还原成物理量。人类劳动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通过机械方式对物理过程还原,就可以替代所有的人类劳动,从而将人类存在的特殊意义彻底去除。但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黑格尔,都同意如下观点:在物理学规范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自在自然”,它在人类的认知能力之外,却以反常和失败等形式向我们显现其自身。虽然当代物理学的解释力是无比
3、强大的,但还不能做到将反常的现象彻底地驱逐出我们的生活,依然远未达到彻底地揭示宇宙全貌的程度。与之相反,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反常,科学探索中实验的失败也同样是家常便饭。我们不能将反常和失败数据化和逻辑化。科学史研究发现,反常的出现意味着“违反支配常规科学的范式所做的预测”,即反常的自然现象导致了科学理论内在的逻辑矛盾;反常现象的积累会导致原有科学范式的崩溃,从而导致科学革命的发生,最终带来全新的科学观和自然观。所以,自在自然对于人工智能是不可理解的,是不能进行逻辑运算的。在现实的科学研究中,对自在自然的科学探索、对反常和失败的研究,是先于科学理论建构的。科学历史主义的研究发现,反常是科学革命的开始
4、,否定了反常就否定了科学进步的可能性,就否定了科学自身的历史发展。托马斯库恩指出:“发现始于意识到反常,即始于自然界总是以某种方法违反支配常规科学的范式所做的预测。”1当代实验室的人类学、社会学研究也已经明确意识到,科学实验的成败极大程度上依赖实验者手工的技艺和技巧,通过这些技巧征服反常和偶然,从而达成稳定的重复性。所以说,不是科学理论建构了自然,而是人在探索自在自然的过程中建构了科学理论。总结起来,人类的认知和语言之所以具有客观有效性,是因为人可以探索自在自然,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科学理论,从而描述整个世界。换言之,客观有效性来源于人类对自在自然的探索。而人工智能只能依赖于数据和逻辑来“认知”
5、外部世界,所以它所具备的意向是派生性的,是依赖于人类语言和认知对自在自然的探索。所以,自在自然是无法被数据化和逻辑化的,是人类独有的探索领域,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染指的。二、探索自在自然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回到劳动的问题上来。在马克思的劳动观当中,人与劳动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通过逻辑、语言和数学来建构的,而是通过对象化劳动所确立的,对象的创造依赖于人在劳动中对自身和对象本质的把握。人通过探索自在自然创造对象,再通过对象性的劳动,重复地生产某种物品。在手工业时代,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尚未截然分离,每一次劳动都是某种程度上对自在自然的探索。在机器打工时代,机器在科学下产生,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彻
6、底分离。创造性劳动成为探索自在自然的劳动,而重复性劳动则被禁锢在人化自然之内。马克思认为,对象化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他指出:“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做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着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马克思所指的“对象化劳动”,依然是指人在劳动过程中把握自身和对象本质的过程。这是一个创造对象的过程,是一个“思想把握事物自身”的过程。所以,他指出:“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在对
7、象化劳动过程中,需要人同时把握“对象的性质”和“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只有让两者相对应,才能真正完成劳动的全过程,实现这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举例来说,人只有发现摩擦可以生热取火这个现象,且具有发现和实践的能力,才可能通过摩擦的方法来取火,从而发明钻木取火、燧石取火等方面,却并不需要通过物理学或者其他任何理论来解释它。这个过程是一个人将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的过程。人若想创造对象、生产产品,就必须面对自在自然,在探索中频繁地面对反常、偶然和失败,逐渐通过自身力量把握和控制自然现象,最终生产出产品。劳动者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凝聚和体现在作为劳动产品的自然对象身上,让一部分自在自然失去
8、了“外在”“自在”的规定,具备了认识和改造的可能性,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烙印。所以,”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2人的劳动创造起源于对现象的把握,通过人的劳动不断创造条件,让反常偶然的现象稳定反复地出现,最终按照人的意愿利用这些现象创造对象,从而达成了“对象的性质”和“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两者的统一。创造对象的过程,既是一个摸索技术和对象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其命名、将其生产过程纳入人类语言当中的过程。在手工业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劳动的技巧无法被理性所把握,人在劳动过程当中,始终需要面对自在自然。手工案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智能 替代 人类 劳动 边界问题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