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
《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富美同安”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同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在各部门通力协作下,同安区全民健身工作成效显著。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福建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和厦门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十四五”时期,同安区将以习
2、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未来一段时期内同安区的形势和全民健身工作开展的条件,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实现群众体育多元融合、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线上线下互动互补、人才科技相辅相成的全民健身新局面,为建设“富美同安”“健康同安”夯实民生基础。(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同安区将努力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举步可就,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
3、系更为健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更加丰富且更具品牌效应,人民群众的运动健身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实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5%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2.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力争实现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3人以o二、主要任务(一)多措并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对照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实施效果,进一步完善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
4、、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服务体系,力求分析不足找短板,精准发力出成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资源分布更均衡、健身设施更便捷、赛事活动更丰富、群众参与面更广泛、健身指导更科学、管理服务更智能的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加强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康养、体育与医疗卫生、体育与旅游研学、体育与传播的融合,以科技赋能催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同时积极争取条件,努力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责任单位:区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二)强化供给,建设更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结合体育场地普查现状,摸清我区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城区、乡村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河湖沿岸、厂房,以及其他公益
5、性用地等空间资源,继续推行小型体育场地设施普惠工程,重点补齐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等场地设施,提升群众身边的健身资源覆盖面。坚持城乡一体、配置均衡的导向,加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坚持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并重,推动城乡公共体育场馆及公共体育设施的多元运用。鼓励第三方委托运营,盘活场馆资源,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倡导复合用地模式,支持社会参与运动场馆等设施建设和运营。新建学校体育设施按与社区开放共享的标准组织规划建设。完善公共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鼓励镇(街)综合文化站、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力争实现有条件对外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100%。鼓励社会健身机构场地开放免费时
6、段“潮汐”使用,推动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加快体育场馆设施智慧化建设和改造。争取市体育局支持在我区落地1-2个“智慧健身房”。推动建立保障更有力、运转更高效的室外健身路径和器材配建的管理工作机制,将公共体育设施维修维护、管理资金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及时解决器材安装不规范、管护不到位的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健身权益和人身安全。责任单位:文旅局、政府办、资源规划分局、财政局、发改局、建设局、教育局、各镇(街)(三)突出特色,创建更具辨识度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优化组织运作机制,夯实全民健身的厚实底层。强化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赛事的规划、组织和实施,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大力推动群众广泛参与
7、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鼓励和支持乡村运动会,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赛事,吸引群众参与,提升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数量。全面开展赛事品牌创建活动,形成一批群众喜爱的健身活动品牌。依托同安区山海地理优势,加强山地健身设施嵌入、自行车步道建设,充分利用同安湾漫长的海岸线,继续打造厦门环东半程马拉松、铁人三项、帆船帆板等重量级赛事,加强对外宣传交流提升品牌影响力。围绕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建设体育休闲产业带,打造徒步、骑行、定向越野、沙滩排球、帆船等的运动休闲项目和基地,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文体需求。以马拉松跑道为主轴,依托两侧文
8、体设施,引入社会力量组织文体赛事,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滨海体育文化产业链。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发展“宋江阵”、划龙舟,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如“汀溪镇造水村宋江阵传习中心”作为非遗已有几百年的传承历史,全村人人喜爱、户户习练。责任单位:文旅局、政府办、总工会、教育局、各镇(街)、体育协会(四)加强管理,发展更具活力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着力加强体育社团组织的规范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1+3+N”(1个体育总会,3个人群体育协会,N个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乡镇(街道)“1+N”(1个单项体育协会、N个健身团队)建设,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民 健身 实施 计划 2021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