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docx
《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及其预防与忌宜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之*O一、肝炎的分型肝炎,从临床病情病程可分为五种类型:急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从病原学分型亦nJ分为五种类型: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所致的甲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的丙型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HDV)所致的丁型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所致的戊型肝炎。其中甲型肝炎自愈
2、率高,愈后良好,转为慢性者极少,如1987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在31万甲型肝炎患者中,仅有11人死亡(其中有一人是自杀),占0.32/万,基本都获得痊愈。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甲型肝炎基本相同,一般发病六周内痊愈,也不会转为慢性肝炎。其余的乙型、丙型、型三种肝炎,因其治愈率低、病程长、预后差,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不上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常由输血而感染,因此患病率比较低,但是乙型肝炎除血行感染外,还有唾涎、精液等接触感染,其患病率比较高,因此,下面重点谈谈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及其预防与忌宜。二、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性疾病,它具
3、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病毒携带率高和易转慢性等特点。而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殊是亚洲、非洲和南欧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高达15-20%,我国则为10%左右。当今世界约有2.5亿以上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竟达1.21.3亿人。因此,我国属乙肝病的高发区,有人称我国是乙肝大国。据有关资料报道,仅上海市区,每年因乙型肝炎而损失的劳动口约360万个,相当于在一年中有一万人因患乙型肝炎而病休。由此可见,乙型肝炎已成为近十年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市要问题。因此,党和政府对此特别关切,早在八十年头初就把对于乙型肝炎的防治,列为我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4、特殊是由于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探讨和技术的应用,对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检测方法、病毒复制、发病机理及感染过程等,有了较为深化的了解,而且在某些方面(如乙肝疫苗的制备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治疗方面,尚缺乏一种确定有效的药物。目前,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探讨方法,不外有三个方面。有人认为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试图应用抗病毒化学制剂(如干扰素之类药物)来解决问题;还有人认为乙型肝炎与免疫学有关,采纳免疫调整剂(如人参多糖、云芝胞内多糖、胸腺因子D之类药物)治疗;也有人认为,对于乙肝病人来说,爱护肝脏极为重要,应用抗肝损伤药物(如慢肝灵等)进行治疗等等。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尽管从
5、多方面进行了努力,终因对乙型肝炎的致病机理尚未搞清,因而治疗进展特别缓慢,疗效亦特别有限。人们渐渐把留意力集中到中医中药,企盼从传统的中医学中探究出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有效方药。在中医文献中,虽然没曾有乙型肝炎病名的记载,但是,对于肝病的治疗.,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了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辛散酸收甘缓等三大治肝法则。其后历代医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如难经七十七难依据中医五行生克乘侮的理论提出: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的扶土抑木法。汉代张仲生,继黄帝内经难经之后,提出了清肝、温肝、舒肝解郁等众多肝病的治疗法则,创立的一些方剂,比如小柴胡汤是
6、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的、治疗肝病的有效方剂。在肝病的理论,亦有长足的发挥。其后,唐代孙思邈、宋代的张元素及元代的李东垣等医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肝病的治疗,特殊是清代王旭高,在其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一书中,把肝病扼要的分为肝气肝风肝火三大类型,以此为纲,提出了闻名的治肝三十法,始终为后世所沿用。多年临床实践表明,肝之为病,论其病因,有因于寒,有因于热;论其病性,有因于虚,有因于实;论其病位,有偏于上,有偏于下。但就其病机而言,则总以气郁为重。肝郁不除,疏泄不利,其病就难愈。因此,治疗肝病的的一个重要法则,在于解郁,实践证明,治肝病若能抓住治郁这个关键就抓住了根本,就能提高疗效。假如忽视解郁这一环
7、节,就要影响肝病的治疗。基于上述相识,我们对于肝病的治疗,在以气血分证的基础上,突出舒肝解郁的治疗原则,而且将这一原则贯穿于肝病的治疗始终。(一)、气分肝病:气分肝病多见于乙型肝炎的早期和中期,依据其不同脉证可分为肝胆湿热、肝气抑郁和发肝郁脾虚三个类型。】、肝胆湿热型临床表现两胁胀痛,脸腹痞满,恶心不食,厌恶滑腻,或见身目黄染,小便短赤,大便粘腻,臭秽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治疗当清热利湿,代表方是柴胡解毒汤(自拟):柴胡10克、凤尾草12克、土茯苓10克、草河车10克、炙甘草6克、茵陈20克。如黄疸较明显者,重用茵陈60克、田基黄10克。如肝区难受明显者,加白芍2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乙肝 中医 辨证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