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测评与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测评与提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测评与提升摘要基于本课题组建构的模型自编测评问卷,本文通过分析2413份有效数据发现,超半数中小学教师对发展跨学科教学能力抱积极态度,但对该理念了解程度不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整体水平一般;表现最差的一、二、三级指标分别为“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整合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能力”分析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跨学科教学胜任力在不同性别、教龄、任教学科数目、有无跨专业求学经历的教师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任教学段教师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鉴于此,建议强化教师职前跨学科思维训练和多门学科知识储备;通过实例分析加强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理念的理解:开发跨学科教学实践培训课程,推动教研训一体化”。关健
2、词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教学胜任力;现状测评:教师培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世界教育改革趋势,跨学科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21世纪初,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促进跨学科研究一书中指出,跨学科思维正迅速成为研究活动不可或缺的特征【。可以说,未来国际竞争将是跨学科人才的竞争,培养跨学科人才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各学科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12J,并明确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3】。学生跨学科思维养成的关键期是义务教育阶段,需要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来培养,一些只能胜任某学科、某学段教学任务的教师,可能会逐渐被淘汰S。
3、目前,跨学科教学已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课题组构建的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理论模型,通过实证考察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现状,为提升其跨学科教学能力提供依据。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是推动跨学科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聚焦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理论探讨,如刘蝶建构包括跨学科教学认知、设计、实施、评价能力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指标体系;5宋歌等人提出设计力、行动力和研究力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模型;I陆雪华认为政治教师跨学科教学要具备把握跨学科教学理念、将跨学科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等能
4、力。171此类研究成果是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评估与培养的重要参考,但其现实适用性有待实证检验。部分研究者聚焦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实证研究。有研究者发现,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水平较高,但跨学科教学能力较弱;8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良好,但跨学科教学知识和能力明显低于跨学科教学情意,【9J跨学科教学能力仍是教师教学素养的短板。有研究者分析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发现,数学教师不了解跨学科教学理念且缺乏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10】美术教师也缺乏整合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STEM教师有较为扎实的多学科知识,但知识整合能力也较弱112I可见,诸多研究都指出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发展还处
5、于初级阶段的现状,但仍缺乏较为科学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用于把脉诊断,实证调查仍需完善。目前,有关于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的研究仍较鲜见。然而,要使一般教师有效成长为优秀跨学科教师,必先提升一般教师与优秀跨学科教学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那部分能力,即跨学科教学胜任力。因此,调查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现状,并以实证结果谋求提升策略具有重要价值。(一)研究工具调杳问卷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基本信息。包括教师性别、教龄、任教学段、任教学科和跨专业求学经历。二是问卷主体。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建构的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理论模型”编制量表.理论模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结合教学能力跨学
6、科教学跨学科教学能力”相关论文和书籍,以及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政策文件来初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直法修正最终敲定。本研究以模型的3个一级指标为问卷维度:维度一是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在跨学科教学理念指导下分析学习者,并设计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评价等的能力;维度二是跨学科教学实施能力,指教师根据跨学科教学设计方案,通过方法指导和情感激励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展示学生跨学科学习成果的能力;维度三是跨学科教学评价能力,指教师从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多元化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从跨
7、学科教学全过程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随后,依据模型的三级指标内涵编制形成58道量表题,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积分方式。三是单选题。调直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理念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发展跨学科教学能力必要性的认识。预测阶段共回收280份有效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萃取法固定提取3个因子,使用Promax斜交旋转法转轴,最终修订得到的正式问卷共含26道题目。3个因子信度非常好(8=0.921,2=917,8=0.964),量表总信度非常理想(a=0.970)。总量表KMO值为0.962,Bart1.etfs球形检验卡方值为6508.677,p0001,适合做因子分析。所得因子载荷量是0.582-0.773,特征值是
8、10.799-13.790,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9.67%,问卷建构效度良好。正式问卷的26道题项对应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构成信效度良好的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应用模型。对应用模型的指标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新的单层权重和新的组合权重(见表1)。表1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应用模型(二)研究对象本研究自2021年12月初至2022年1月末,通过问卷星发放正式问卷,最终回收来自24个省的3085份样本.删除量表题所有选项一致的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413份,其基本信息见表2。表2预测样本人口学信息统计(N=2413)(=)正式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正式问卷的待估计自
9、由参数52个,用于模型验证的有效样本大于520个即可.根据波尔曼(Poh1.mann)的建议,(将2413个有效样本按序号奇偶进行分割,分别随机抽取600个样本,对模型进行两次估计。借鉴温忠麟等人所建议的常用模型拟合指标和适配临界值/将两组数据的拟合结果整理成表3,奇偶样本均只有SRMR(StandardizedRMR)指标未达到良好标准。但海尔(Hair)等人认为,当样本大于250个,观测变量个数介于1230时,若CF1.0.92,则SRMR指标小于0.8即为达到适配标准。【综上,两组数据的拟合结果均表明该模型适配指标达到合理或良好标准。表3应用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标(四)数据预处理本
10、研究应用灰色系统方法,通过MAT1.AB计算各被测的灰色加权关联度大小,以关联度值的大小来衡量各样本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的发展水平。关联度越大,说明该被测的跨学科教学胜任力水平越高。假设被测在26道量表题项中均选择“很不符合或非常符合,求得被测样本的关联度取值为(03586,1),依此将跨学科教学胜任力分为4个水平(见表4)。表4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关联度与水平对应表同理,计算各被测在一级指标的关联度系数,关联度越大,说明被测在该一级指标下的跨学科教学能力越强。计算各一级指标关联度的取值范围,可得关联度与该指标下跨学科教学水平的对应关系(见表5)。表5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一级指标关联度
11、与水平对应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三个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序列、满分值、关联度的取值范围均不同,故一级指标的加权关联度大小不适合作横向比较。另外,各级指标和具体题项的差异性分析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一)总群体的描述性分析由加权关联度统计结果可知(见表6),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的加权关联度均值为06174,处于水平二,即一般。这与王欢等人指出的“当下教师跨学科能力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相呼应,J6)就连STEAM教师也普遍认为自身的跨学科素养不足JJ难以支撑跨学科教学.在被测教师群体中,437人较缺失”跨学科教学胜任力,占18.11%;仅141人跨学科教学胜任力达到“优秀水平,占5.84%
12、,有研究指出,只有将近5.56%的初中数学教师经常进行跨学科教学,有11.%的教师从未进行跨学科教学。18因此,在思考如何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之前,要先探讨如何推行跨学科教学。3个一级指标的加权关联度均值均处于“水平二,即能力发展均为一般。三种能力中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较弱”的教师最多;三种能力都较弱”的有203人,占比8.41%跨学科教学评价能力很强”的教师最多三种能力都很强”的有72人,占比2.98%。教师的三种能力发展并不均衡。表6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的加权关联度统计二级指标对比发现,题均得分最低的是整合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能力二高颖等人也指出,67.02%的教师自评其学科整合意识不强;口
13、91教师缺乏整合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能力。woJ由此可见,提升教师整合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能力需要极为迫切,这也是跨学科教学设计阶段权重最大的关键能力。不可否认,教师能不能”胜任跨学科教学的前提是教师知不知想不想跨学科教学.调查显示,被测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理念了解程度得分均值为2.88,还未达到有点了解(3分)程度。从未听过跨学科理念69人次听过,但不了解865人次,共占比38.70%非常了解”跨学科教学理念的教师71人,仅占2.94%,低于其他研究者的调查发现.如陈莉梅发现4.17%初中教师“非常了解跨学科教学J2”彭洪莉发现有7.1%的中小学教师非常了解跨学科教学.22由此可见,知跨学科教学的
14、教师量”并不少,但质不容乐观,这也解释了为何现阶段只有极少数教师能胜任跨学科教学。调查结果还显示,被测群体认为发展跨学科教学能力必要程度的得分均值为3.55,倾向于积极态度。其中,98名被测教师认为完全没必要发展跨学科教学能力,250人次认为“不必要,共占比14.42%;1124人次认为“有必要,322人次认为非常有必要,共占比59.92%o可见,超半数的教师已认识到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想进行跨学科教学。但实际上超半数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胜任力低于平均水平,中小学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知和想还不足以支撑其胜任跨学科教学。为此,不仅需要向教师群体普及跨学科教学的积极意义,还需要提供发展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
15、的途径.(二)不同群体的差异性比较1 .不同性别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胜任力比较男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胜任力显著优于女教师(见表7),与彭洪莉I23J调查结果相同。不同性别教师对跨学科教学必要性的认识不存在显著差异(F=0.091,p=0.763),但在跨学科教学理念的了解程度上差异显著(F=0.428fp=0.003),男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理念的了解程度更高,这可能是导致跨学科教学胜任力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个一级指标在性别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男教师显著优于女教师。进一步对比发现,所有二级指标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优于女教师,差异最大的是整合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能力,题均差值024;其次是“跨学科教学的自我评价能力”,题均差值017.部分三级指标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最大的是“了解多门学科内在结构和自主整合学习内容题均差值均为0.25表7不同性别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差异比较对比相关研究,陈小敏发现男性STEM教师的多学科知识储备略高于女教师,24咸富莲则发现全科教师在教学内容重组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男教师显著优于女教师。【25】本研究分析发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科学教师群体内部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的性别差异明显小于整体,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只在小部分指标上表现为男教师显著优于女教师,科学教师则在各级指标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由此可推测,教授有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