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测评与提升.docx
《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测评与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测评与提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测评与提升摘要基于本课题组建构的模型自编测评问卷,本文通过分析2413份有效数据发现,超半数中小学教师对发展跨学科教学能力抱积极态度,但对该理念了解程度不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整体水平一般;表现最差的一、二、三级指标分别为“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整合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能力”分析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跨学科教学胜任力在不同性别、教龄、任教学科数目、有无跨专业求学经历的教师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任教学段教师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鉴于此,建议强化教师职前跨学科思维训练和多门学科知识储备;通过实例分析加强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理念的理解:开发跨学科教学实践培训课程,推动教研训一体化”。关健
2、词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教学胜任力;现状测评:教师培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世界教育改革趋势,跨学科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21世纪初,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促进跨学科研究一书中指出,跨学科思维正迅速成为研究活动不可或缺的特征【。可以说,未来国际竞争将是跨学科人才的竞争,培养跨学科人才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各学科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12J,并明确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3】。学生跨学科思维养成的关键期是义务教育阶段,需要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来培养,一些只能胜任某学科、某学段教学任务的教师,可能会逐渐被淘汰S。
3、目前,跨学科教学已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课题组构建的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理论模型,通过实证考察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现状,为提升其跨学科教学能力提供依据。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是推动跨学科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聚焦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理论探讨,如刘蝶建构包括跨学科教学认知、设计、实施、评价能力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指标体系;5宋歌等人提出设计力、行动力和研究力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模型;I陆雪华认为政治教师跨学科教学要具备把握跨学科教学理念、将跨学科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等能
4、力。171此类研究成果是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评估与培养的重要参考,但其现实适用性有待实证检验。部分研究者聚焦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实证研究。有研究者发现,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水平较高,但跨学科教学能力较弱;8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良好,但跨学科教学知识和能力明显低于跨学科教学情意,【9J跨学科教学能力仍是教师教学素养的短板。有研究者分析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发现,数学教师不了解跨学科教学理念且缺乏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10】美术教师也缺乏整合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STEM教师有较为扎实的多学科知识,但知识整合能力也较弱112I可见,诸多研究都指出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发展还处
5、于初级阶段的现状,但仍缺乏较为科学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用于把脉诊断,实证调查仍需完善。目前,有关于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的研究仍较鲜见。然而,要使一般教师有效成长为优秀跨学科教师,必先提升一般教师与优秀跨学科教学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那部分能力,即跨学科教学胜任力。因此,调查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现状,并以实证结果谋求提升策略具有重要价值。(一)研究工具调杳问卷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基本信息。包括教师性别、教龄、任教学段、任教学科和跨专业求学经历。二是问卷主体。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建构的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胜任力理论模型”编制量表.理论模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结合教学能力跨学
6、科教学跨学科教学能力”相关论文和书籍,以及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政策文件来初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直法修正最终敲定。本研究以模型的3个一级指标为问卷维度:维度一是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在跨学科教学理念指导下分析学习者,并设计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评价等的能力;维度二是跨学科教学实施能力,指教师根据跨学科教学设计方案,通过方法指导和情感激励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展示学生跨学科学习成果的能力;维度三是跨学科教学评价能力,指教师从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多元化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从跨
7、学科教学全过程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随后,依据模型的三级指标内涵编制形成58道量表题,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积分方式。三是单选题。调直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理念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发展跨学科教学能力必要性的认识。预测阶段共回收280份有效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萃取法固定提取3个因子,使用Promax斜交旋转法转轴,最终修订得到的正式问卷共含26道题目。3个因子信度非常好(8=0.921,2=917,8=0.964),量表总信度非常理想(a=0.970)。总量表KMO值为0.962,Bart1.etfs球形检验卡方值为6508.677,p0001,适合做因子分析。所得因子载荷量是0.582-0.773,特征值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跨学科 教学 胜任 测评 提升
